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政策法规 |  行政区划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地名文化 |  地名查询 |  地理标志产品 
学会简介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是由从事行政区划、地名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地名爱好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团体;是经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民政厅。主要业务范围: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对行政区划变更及地名命名更名进行论证、风险评估;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地名查询  

 
位置: 地名查询 返回
标准地名 汉字  渑池
罗马字母拼写  
使用时间
简称 别名 曾用名
所在(跨)行政区  三门峡市  渑池县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地理实体概况

渑池位于河南省西部,是闻名遐迩的人类远祖起源地和举世闻名的仰韶文化发现地,辖6镇6乡,236个行政村,总面积1368平方公里,总人口37万人。

    渑池是历史悠久的文化之城。秦时置县,延续至今,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人类文明从这里走来,4500万年前,人类远祖在这里繁衍生息;7000年前,仰韶文化在这里氤氲积淀;2000年前,秦赵会盟在这里书写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谐传奇;70多年前,红色文化在这里闪耀,刘少奇、邓小平、彭德怀等一大批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驻足停留,豫西特委扩大干部会议在这里召开,彪炳史册的政治名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在这里诞生。
    渑池是交通便利的枢纽之城。雄踞于西安和洛阳两大古都之间,北濒黄河与山西省垣曲、夏县、平陆隔河相望,南连熊耳与洛阳市洛宁、宜阳相连,东裹义马与洛阳市新安为邻,西界崤函与陕州区接壤。陇海铁路、G310国道、连霍高速、郑西高铁、S312省道、S313省道横贯东西,G241国道、S508省道和在建的垣渑高速、坡头至南村国防战备公路、拟建的渑淅高速纵穿南北,与十余条城际公路构建了六横三纵的陆路交通网。周边三小时圈内有郑州、西安、洛阳、运城四大航空港,是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聚集中心,也是承接东部、连接中原、进军西部的桥梁和纽带。
    渑池是物产丰饶的工业之城。境内已探明原煤、铝钒土、钾长石、重晶石、铁矿等矿藏30余种,总储量达30多亿吨,煤、铝优势明显,铝矾土品位亚洲第一,是全国重点产煤县和河南省优质铝矾土原料生产基地。依托资源、区位、产业优势,建成了全省首批省级产业集聚区,打造了氧化铝及铝基新材料、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东方希望、华能热电、中铝中州铝业等一批大型国企、民企相继入驻,培育了仰韶酒业、义翔铝业、康耀电子等一批知名企业,目前具备氧化铝330万吨、原煤1500万吨、白酒1万吨的综合产能,已发展成为全省重要的能源冶金、建材耐材、白酒生产基地。
    渑池是闻名遐迩的现代农业之城。充分依托2015年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这一金字招牌,突出“打造三门峡东部‘畜椒药’特色农业板块”这一定位,大力实施“双十百千万工程”,持续做大做强“双椒一药”(辣椒、花椒和以丹参为主的中药材),目前共种植花椒27万亩、辣椒5万亩、以丹参为主的中药材10万亩,初步建成了10万亩生态中药、16万亩无公害瓜菜、7.5万吨畜禽产品、5万亩烟叶、1000万袋食用菌、5000吨优质水产品、68万亩优质粮等八大特色农产品产业基地。特色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超过80%,农业产业化发展活力十足。
    渑池是人杰景秀的旅游之城。底蕴厚重的的历史文化和引人入胜的自然风景在这里融为一体,美丽淳朴的乡村风情和欣欣向荣的现代工业在这里交流对话,以国家4A级景区黄河丹峡为代表的自然山水游、以国家4A级景区仰韶文化博物馆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游、以国家2A级景区刘少奇旧居为代表的红色经典游、以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柳庄为代表的乡村风情游、以仰韶酒工业游为代表的现代工业游在这里交相辉映,形成了五大特色精品旅游线路,是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
    近年来,渑池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方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建设“转型发展先进县、现代农业示范县、文化旅游特色县和三门峡副中心城市”的发展思路,着力调结构、促转型、稳增长、惠民生,全县经济社会持续保持健康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201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78亿元,同比增长7.5%;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5.8亿元,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3.5亿元,增长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31561.5元、16068.7元,分别增长5.8%、9.2%。先后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县、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等荣誉称号,成功入围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魅力示范县200强。

备注 1
山东区划地名网 山西区划地名网 四川区划地名网 河北区划地名网 陕西区划地名网 湖北区划地名网
辽宁区划地名网 南京区划地名网 杭州区划地名网 湖南区划地名网 河南区划地名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