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前县隶属于河南省濮阳市管辖,位于河南省东北部,豫鲁两省交界处,总面积454平方公里,现辖6镇3乡,372个行政村,37.64万人,27万亩耕地。台前县是革命老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中原经济区濮范台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被命名为“中国羽绒之乡”。
【区划】 辖6个镇、3个乡:城关镇、侯庙镇、后方乡、清水河乡、马楼镇、孙口镇、打渔陈镇、夹河乡、吴坝镇。县人民政府驻孙口镇。 台前境原属山东省寿张县,历史悠久,夏商周时期西部属顾国,东部属微乡和须句国。境内春秋始建良邑,属鲁国。战国中期为寿邑,后入齐国。 秦属东郡。汉置寿良县。东汉光武帝为避其叔刘良名讳改寿良为寿张,析离东 郡隶属东平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先后隶属东平国和东平郡,其间南朝改寿张为寿昌,北朝复为寿张,北魏时属济州东平郡。隋大业三年(607年)属济北郡。唐武德 四年(621年),寿张擢升为寿州,并置寿良县。次年州废,并寿良仍为寿张,属郓州东平郡。五代时沿袭前治。宋宣和年间改郓州为东平府,县仍属之。金大定七年 (1167年),河决坏城(旧县城在梁山南),县治迁竹口镇(今阳谷县祝口村),大定十九年 (1179年)迁回原地。元代寿张属中书省东平路总管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县治移置梁山东,属东平府,洪武十三年迁至王陵店(即今寿张镇),属东平州。洪武十八年(1385年)改隶兖州府,同时改行省为布政使司,寿张隶山东布政使司兖州府所辖。清代雍正八年,东平升为直隶州,直属山东布政使司,寿张亦属直隶州辖。
1914年改属 山东省东临道,县衙改称县公署。1928年撤销道制,县公署改称县政府,寿张县政府直属山东省政府领辖。1936年,寿张隶属山东省第六督察专员公署(驻地聊城)。1939年建寿张县抗日民主政府,属鲁西二专署。1944年属冀鲁豫行署八专署,1947年改属冀鲁豫九专署。1949年属平原省聊城专署。1952年平原省撤销,寿张归属山东省聊城专署。1964年寿张 县撤销,原县境金堤以南区域划归范县,隶属河南省安阳行署,金堤以北划归山东省阳谷县。1974年析范县东部7个公社设中共范县台前工作委员会和范县台前办事处(为县级机构)。1975年改称中共台前工作委员会和台前办事处。1978年建台前县,属安阳行署,1983年改属濮阳市。
台前县城座落在县境中北部古凤凰台前,金堤河萦于南,金堤亘于北,依堤傍水,环境优美。明代刘姓人家从山西迁此建村,名台前刘庄,民国初改称台前,1978年县城设在台前村,故名台前县。
地理位置特殊。台前县三面与山东省的6个县(莘县、阳谷、东平、梁山、郓城、鄄城)接壤或隔河相望,东西长40.4千米,南北平均宽15.5千米,是河南省的东北门户。西连中原经济区,东接环渤海经济圈,是河南省距离天津港、青岛港、连云港、日照港最近的一个县。
交通优势明显。京九铁路和晋豫鲁铁路通道在此交会,形成铁路交通“十字架”;东西方向的S101和南北方向的S205贯穿全境,形成公路交通“十字架”;范辉高速至台前县城快速通道建成通车;范(县)台(前)梁(山)高速公路开工在即,孙口跨黄河公路大桥正在建设,台前县的交通优势日益显现。
资源相对充足。黄河自范县入台前县境,流经台前县境69千米;金堤河从台前县境北部穿城而过汇入黄河,台前县境内长46千米。黄河、金堤河年可利用过境客水1.02亿立方米。境内有探明储量为2.4亿吨的吴坝煤田,五代晋王所筑军垒—晋王城遗址,唐高宗李治访贤的古贤桥,张公艺墓,以及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邓大军渡河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