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林州 |
罗马字母拼写 |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安阳市 林州市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
地理实体概况 |
林州,河南省县级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东麓,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是红旗渠精神发祥地,“四有书记”谷文昌的故乡。全市面积2046平方公里,人口116万,辖16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542个行政村、34个居委会,1747个自然村,1994年设市。 林州历史悠久,古名隆虑,出自战国韩国“临虑邑”。在夏属冀州,春秋时先属卫,后属晋。 战国时为韩国临虑邑,后属魏国,而后又属赵国。秦属邯郸郡。西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 置县,以西邻隆虑山取名置“隆虑县”,属河内郡。东汉延平元年(公元106年) 因避殇帝刘隆讳,改名林虑县,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 属魏郡。三国属魏国朝歌郡。西晋泰始元年(公元265年) 属司州汲郡,永嘉元年(公元307年) 属前赵。东晋大兴二年(公元319年) 属后赵,永和七年(公元351年) 属前燕,太和五年(公元370年) 属前秦,太元九年(公元384年) 属后燕。北魏太平真君六年(公元445年) ,并入邺。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 复置林虑县。永安元年(公元528年) 由林虑县分置临淇县,置林虑郡,属相州。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 ,废林虑郡。北周复置林虑郡。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 林虑郡废,南部分置淇阳县,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 置岩州,大业元年(公元605年) 废州,淇阳县、临淇县并入林虑县,属魏郡。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 复置岩州,武德五年(公元622年) 废州为县,属相州。金贞佑三年(公元1215年) 升为林州,属河北西路彰德府,兴定三年(公元1219年) 增置辅岩县,属林州。元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 废州为县,辅岩县并入,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 复升为州,划辅岩入安阳县,属中书省彰德路。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 降州为县,改名林县,属河南布政司彰德府。清属河南省彰德府。中华民国2年(公元1913年) 属河南省河北道。中华民国29年(公元1940年) 3月分为林县和林北县,林北县属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第五专区,林县属国民党统治区。 中华民国32年(公元1943年) 5月成立林县抗日民主政府,林县属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第七专区。中华民国35年(公元1946年) 6月林县、林北二县合并,复称林县,属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第五专区。1949年8月属平原省安阳专区。1952年11月属河南省安阳专区。1962年属安阳专区。1983年10月属安阳市。1986年,林县辖15个乡。1987年12月,城关乡撤乡建镇。1988年12月,城关镇析置城关镇、城郊乡,临淇、姚村、河顺、任村、东姚、合涧、横水7个乡撤乡建镇。1993年,姚村、河顺2镇各划出4个行政村成立陵阳镇。 1996年,东岗、原康、泽下、采桑4个乡撤乡建镇,其中泽下乡更名为五龙镇。1998年,撤销小店乡设立桂林镇。1994年1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林县设立林州市。 2003年1月,撤销城关镇,新置4个街道:开元街道、桂园街道、龙山街道、振林街道。 2012年,茶店乡撤乡设镇。2012年10月24日,设立红旗渠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4年8月18日石板岩乡撤乡设镇。 ????林州是人工天河——红旗渠的故乡。八百里太行把风光最秀美的一段留给了林州,林虑山被誉为“北雄风光最胜处”,太行大峡谷更是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长江三峡等共同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峡谷。境内拥有世界一流、亚洲第一的滑翔伞运动基地,有千古之谜猪叫石、三九严寒桃花开的桃花谷。同时,林州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境内目前仍存有赵南长城、东周贵族墓群、隆虑古城址等文化历史遗迹,是中原文化、三晋文化、燕赵文化三重文化交汇处。林州又是太行革命老区,八路军一二九师指挥部曾设在任村镇西坡村。经过20余年的精心打造,林州已成为了“有山有水有精神”独具魅力的文化旅游胜地,形成了以源远流长的儒、释、道历史文化为内涵,集野营观光、休闲养生、滑翔攀岩、绘画写生、科考探险、爱国主义教育等多种旅游功能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国字号”旅游品牌达25个。集雄、奇、峻、美于一体的自然山水风光,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被韩国观光协会评为“韩国游客最喜欢的中国名山”。现在,以红旗渠为代表的红色教育游、以太行大峡谷为龙头的绿色生态游和以国际滑翔基地为主导的蓝天翱翔游,“红、绿、蓝”三色旅游交相辉映,令国内外游客近悦远来,流连忘返。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