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政策法规 |  行政区划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地名文化 |  地名查询 |  地理标志产品 
学会简介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是由从事行政区划、地名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地名爱好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团体;是经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民政厅。主要业务范围: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对行政区划变更及地名命名更名进行论证、风险评估;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地名查询  

 
位置: 地名查询 返回
标准地名 汉字  巴村镇
罗马字母拼写  Bācūn Zhèn
使用时间
简称 别名 曾用名
所在(跨)行政区  周口市  商水县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明初有“八里长村”之称,“八”“巴”同音,村名演变为巴村。
地理实体概况 位于商水县境西南部,距商水县城22千米。东接舒庄乡,南连大武乡,西接漯河市召陵区青年村乡,北邻谭庄镇。设巴南、巴北、胡集、小訾家、大訾家、西安庄、于庄、张杨、朱郭、袁吴徐、贾庄、上城、黑朱家、吕刘、党寨、刘楼、前党、后党、董村、小胡家、双田楼、大邵庄、娄庄、杨楼、司李家、韩庄、西张庄、崔庄28个村委会,共42个自然村,下设206个村民小组。镇人民政府驻地巴南村。行政区划代码:411623106,长途电话区号:0394,邮政编码:466135。辖区总人口51053人,民族以汉族为主,另有部分回族。辖区总面积63.9033平方千米,东西最大距离9千米,南北最大距离8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48人。地处黄淮平原,境内西高东低,海拔47.5—52.5米之间,地面起伏不大,较为平坦。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雨雪少,夏季炎热雨集中,春秋温暖季节短,春夏之交多雨风。多年平均气温14.5℃,1月平均气温0.2℃,极端最低气温-21℃(1955年1月),7月平均气温27.5℃。无霜期年平均223天,年平均降水量785.1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7月至9月,7月最多。境内河流总长度22千米,河网密度0.35千米/平方千米。境内最大河流为汾河,从镇中部纵穿全境。清水沟发源于大武乡境,由镇西南部流入巴村镇境,再由镇境东南部流入舒庄乡境。东白马沟由大武乡西北流入镇境西部,汇入汾河。农业耕地面积7万亩,人均1.4亩。粮食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大豆、花生、芝麻,瓜果蔬菜种植主要品种有西瓜、甘蔗、草莓、大葱。畜牧业以猪、羊、鸡为主。农民住宅四旁树木35万株,林木覆盖率26%。镇内有鑫丰机械、华杰机械、新春面粉、鑫森木业、盈宝纺织、丰泽纺织等民营企业,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工业总产值达到45000万元。共有商业网点420个,专业集贸市场3个,商品销售总额达21500万元。财政总收入约140万元。全年一般预算收入165.9万元,其中国税完成地方收入26.4万元,地税完成139.5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8256元。有文化站1个,图书馆29个。有幼儿园15所,小学28所,初中2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升初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100%。拥有各类科技人才37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70人,经营管理人才90人,技能人才1240人,农村实用人才2500人。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8个,2个乡级医院,病床58张,每千人拥有病床1.2张。村卫生室36个,拥有医生89名,每千人拥有医生1.8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9%。有体育场地2处,安装健身器材2处。有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等50多个电视频道在本地落户,电视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2163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600户,人数2170人,支出299万元。医疗救助66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200人次,共支出9.7万元。农村“五保”供养对象415户,共426人,支出119万元。孤儿40人,支出28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35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92万元。敬老院1所,床位75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67%。境内有省道219过境,境内长3.5千米;有县乡公路3条。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点1个,乡村通邮率100%。固定电话用户6500户,移动电话用户8500户。境内有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邵遗址(仰韶时期)。本镇上城村2004年、2008年被命名为周口市文明村,2006年被市委命名为生态文明村,2007年被省政府命名为扶贫开发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镇先后获得省级文明村镇、农村清洁家园行动先进村镇、生态文明村镇和市级农业农村工作先进乡镇、精神文明创建先进村镇、烟花爆竹“打非”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备注 1
山东区划地名网 山西区划地名网 四川区划地名网 河北区划地名网 陕西区划地名网 湖北区划地名网
辽宁区划地名网 南京区划地名网 杭州区划地名网 湖南区划地名网 河南区划地名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