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魏集镇 |
罗马字母拼写 |
Wèijí Zhèn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周口市 商水县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明代魏氏始祖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后兴集,取名魏集。 |
地理实体概况 |
位于商水县东南部,距商水县城25千米。东与项城市南顿镇毗邻,南与驻马店市上蔡县范集乡接壤,西与胡吉镇接壤,北与袁老乡毗邻。设魏集、陈楼、魏屯、许寨、新集、汪屯、胡屯、谷李屯、邓屯、高庄、赵湾集、大石营、小石营、党桥、谢庄、营子、夏寨、井王庄、前苏、苏童楼、洪桥、殷庄、钊常、杨凹、苏寨、韩营、沈庄、郭屯28个村委会,77个自然村,下设218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地魏集村,行政区划代码:411623103,长途电话区号:0394,邮政编码:466123。辖区总人口6.17万人,以汉族为主。辖区东西最大距离6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1.3千米,总面积59.1238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102人。辖区地处黄淮平原,地势平坦。境内最高点陈楼村,海拔43.3米,最低点党桥,海拔41.2米,平均海拔42.3米。地处暖温带南部,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为季风半湿润气候,全年温度适宜,四季分明。年日照时数平均2094.9小时,年平均降水量785.1毫米,无霜期历年平均为223天,年平均气温14.5℃。1月份平均气温0.2℃;7月份平均气温27.5℃。境内河道属淮河流域,境内大小沟渠河流6条,其中最大河流汾河,从魏集西部沿境而过。漕河、任河流入境内,连接成“T”字形。牛王寺沟、胜利沟均在境内流经。耕地面积5.8万亩,人均0.94亩。拥有大型农业机械68台(辆)。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芝麻、大豆、棉花等,瓜果蔬菜主要品种有番茄、黄瓜等。林地面积1.2万亩,防护林约8000亩,经济林约2500亩,林木覆盖率25.7%。畜牧业以猪、鸡、奶牛为主,畜牧业总产值15000万元。工业初步形成以农机配件、矿山机械配件为主的工业体系,兼有林果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是商水县东南部重要农副产品集散地,拥有大小企业近500家。有商业网点1000多个,专业集贸市场4个,商品销售总额达4000万元。2015年财政总收入224万元,比上年增加30%。其中国税完成地方收入117万元,地税完成地方收入107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616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925亿元。有文化站1个,图书室13个,藏书2万多册。有幼儿园7所,小学30所,初中2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升初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100%。拥有各类科技人才431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29人,经营管理人才86人,技能人才1511人,农村实用人才2593人。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0个。卫生院1所,病床80张,每千人拥有病床1.3张,村卫生室29个,拥有医生86名,每千人拥有医生1.4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8%。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60%。有体育场5处,安装健身器材3处。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8%。有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等50多个电视频道在本地落户,电视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5000余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218户,人数2843人,支出245.6万元。医疗救助52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644人次,共支出3.2万元,比上年增长35%。农村“五保”供养对象598户,614人,支出79.8万元。孤儿57人,支出18.4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4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8.7万元。敬老院1家,床位100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100%。省道217纵贯镇境,境内长11.6千米。有县乡公路6条。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点30个,乡村通邮率100%。固定电话用户4800户,移动电话用户25000户。境内有位于汾河河道内白鹭森林公园。2003年被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名镇”,2006年被评为周口市文明乡镇创建示范单位。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