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政策法规 |  行政区划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地名文化 |  地名查询 |  地理标志产品 
学会简介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是由从事行政区划、地名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地名爱好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团体;是经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民政厅。主要业务范围: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对行政区划变更及地名命名更名进行论证、风险评估;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地名查询  

 
位置: 地名查询 返回
标准地名 汉字  来龙乡
罗马字母拼写  Láilóng Xiāng
使用时间
简称 别名 曾用名
所在(跨)行政区  信阳市  潢川县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因人民政府驻地来龙自然村而得名。据传清末光州(今潢川)城东约二里处,有一“五龙宫”,地方官吏上报,此处五龙恐乱天下,皇令捉诛。一日,一家五兄弟全素服,为父出殡,县令捉诛四,一逃隐于此地。传一龙来此,此乃龙地,众皆来此建房,集遂成,名来龙。
地理实体概况 位于潢川县北部,东隔潢河与谈店乡相望,南、西与魏岗乡为邻,北隔淮河与淮滨县芦集乡相望,东北与踅孜镇接壤。人民政府驻来龙村民委员会,距县人民政府20千米,总人口48809人,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1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4.4千米,总面积83平方千米,电话区号0376,邮政编码465112。下辖来龙、甲塘埂、府庙、王寨、双湖、胡棚、龙港、杨双楼、淮凤、谷洼、时大营、名星、刘小集13个村民委员会;辖有269个村民小组。民族以汉族为主,宗教信仰以基督教为主。地势从西南至东北呈坡状,地形西南高岗东北平原。境内最高点海拔35米,最低点海拔18米。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气候。降水充沛、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3℃,年平均降水量1094.26毫米,年平均日照2079小时,年平均太阳辐射量114.82千卡/c㎡。乡境北依淮河、东临潢河,邓店灌渠流经王寨、双湖、来龙、龙港、杨双楼、甲塘埂、淮凤等村,长18千米。其中双湖、胡棚、龙港3个村实现自流灌溉,另有二类小型水库2座。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内涝、风灾等。1988年6-7月间,遭受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5000亩农作物颗粒无收,6.4万亩水稻普遍减产60%-80%,直接经济损失4900万元。境内农业耕地面积7.3万亩。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油菜、花生。畜禽业以猪、羊、鸭、鸡为主。工业以建筑、建材、加工业为主,有工业企业46家。商业贸易有商业网点454家,集贸市场4个。境内有幼儿园3所,小学12所,初中1所。各级卫生医疗机构共有13个,门诊所14个,13个村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另有市、县广播1个,电视频道3个。境内潢踅、杨踅两条县乡公路穿境而过,各村由“村村通”公路连接。有邮政所1处,电信企业4家,服务网点22个。辖区内来龙圩区位于淮河、潢河交汇处,圩区面积11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6700公顷,人口8万人。装有9台提、排水泵,提排水13.2立方米/秒,架设10千伏输电线路24千米,变压器2台,电动机10台,完成土方2.4万立方米,砌体0.3万立方米。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剪纸、皮影戏、嗨子戏、扁担戏、光州大鼓、光州渔鼓等。
备注 1
山东区划地名网 山西区划地名网 四川区划地名网 河北区划地名网 陕西区划地名网 湖北区划地名网
辽宁区划地名网 南京区划地名网 杭州区划地名网 湖南区划地名网 河南区划地名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