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茴村镇 |
罗马字母拼写 |
Huícūn Zhèn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商丘市 永城市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群众陆续重返家园,故名茴村,茴村镇人民政府驻地茴村而得名。 |
地理实体概况 |
茴村镇位于永城市东北部,距市人民政府15千米。镇政府驻西街村。下辖大崔庄、大盛营、代庄、邓庄、东街、韩楼、老闫楼、李楼、刘营、吕店、苗阁、苗庄、南街、谭桥、汪庄、魏老家、西街、小蔡庄、杨套楼、杨庄、岳庙、翟庄、张大楼、张石桥等24个村民委员会,105个居民点,273个村民小组。东部与陈官庄乡为邻,南部与高庄镇接壤,西与演集街道相邻,北与刘河、陈集两镇相接。总面积48.4平方千米,总人口3.82万人,以汉族为主,其他少数民族有回族等。耕地面积29.3平方千米,为两合质土壤。
境内主要河流有小黄河、小王引河等,总长11千米。311国道穿镇而过,境内总长12千米;济祁高速境内长4千米;县乡公路2条,境内总长12千米。2014年人均年收入8000元。经济收入以务农为主,务工经商为辅。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等,经济作物以蔬菜为主。主要商业为批发、零售。茴村号称中原皮都,上朔明朝时期,茴村便是黄淮著名的皮革之乡,目前茴村皮毛市场已发展成为全国八大皮毛市场之一。境内道路硬化率89%,自来水普及率90%,有线电视安装率95%,楼房居住率34%。境内设有加油站2个;有公共图书室1个,藏书2.6万册;村农家书屋24个,藏书36万册;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2个,演艺人员330人;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书法、舞狮、腰鼓、柳琴、大铙等;茴村承传书法的优良传统已有数百年历史,素有“书法村”之美誉,也有人称茴村为“中原书法第一村”。有幼儿园5所,小学13所,初中1所,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99.8%。镇内设卫生院2所,病床63张,有专业卫生人员83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3.8万人,参保率99.4%。工业企业3所,规模以上企业3个。
1955年茴村单划为区,下辖茴村、吕店等11个乡;1958年人民公社时期,茴村为营,属刘河公社;1961年茴村设为小型公社,属高庄区;1968年取消区,茴村成立人民公社;1983年4月改茴村公社为茴村乡;2010年6月,茴村撤乡设镇。行政区划单位镇,行政级别乡级,行政区划代码411481116,区号联系电话:0370-5331018,邮政编码:476600。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