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夏集乡 |
罗马字母拼写 |
Xiàjí Xiāng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南阳市 邓州市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据碑载,明初夏姓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此,清朝顺治年间成集,故名;清咸丰年间杜姓由赵集林头迁入,居夏集北岗上,名杜岗。 |
地理实体概况 |
位于市境北部,东南邻白牛镇,南邻张楼乡,西邻裴营乡,东北邻穰东镇、镇平县郭庄回族乡。辖胡岗、杨河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梅张、高台、郭关庙、坡刘、岗上、邓营、常营、贾洼、关刘、程集、夏集、翟坡、小庄、解放庄、陈营、耿庄、李官、苏家、小耿营、白塔、大桥、万营、唐张、篦张、孙沟、田洼、城隍庙、王集28个村民委员会,176个自然村,行政区划单位为乡,行政级别为乡级,行政区划代码为411381202,政府驻地夏集。总面积108.2896平方千米,总户数为16690户,总人口8.5万,政府驻地人口0.92万人,民族有汉族、蒙古族,其中蒙古族193人。地势平坦,海拔在100至200米;土质多为沙礓黑土和老黄土;境内最高海拔140米,最低海拔114.1米。属北亚热带半湿润大陆气候,光热水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5.2℃,极端最低气温-16.5℃,极端最高气温41.3℃,无霜期达229天,年平均降雨量745毫米,多集中在6、7、8月,无霜期长,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严陵河自贾家入境,东南流20千米至梅张营入白牛镇,境内支流有礓石河、椒子河、溢静河等。经济以农业为主,产小麦、玉米、红薯、大豆、烟叶、棉花、芝麻、花生等。部分村民从事芦编副业。水利设施有提灌站5座,机井647眼,三郎堰干渠经西南部,有效灌溉面积32.62平方千米。农机总动力11929千瓦。工业有天之绿粉条厂、木板厂、酿酒面粉、砖瓦、水泥制品等厂。全乡有幼儿园22所,小学30所,初中2所,成人学校1所;医疗卫生机构44个,其中乡镇卫生院1家,卫生室43个。影剧院1座。境内焦柳铁路、锡海线、旧邓线、赵桑线,纵横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其中锡海线境内全长10千米,旧邓线境内全长5千米。历史上汉代二十八宿之一马武曾在距夏集2华里处建城。汉光武帝刘秀老师严子陵,在此筑有钓鱼台,严陵河因此得名。宋代宋墓群和清代程夫子祠堂为邓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夏集街西2千米处的邓营村为全球邓氏发源地,海内外每年有大量的邓氏家庭回乡寻根祭祖。白塔王的明代白塔,程集、老关刘清建祠堂等,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邓北县遗址。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