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桐寨铺镇 |
罗马字母拼写 |
Tóngzhàipù Zhèn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南阳市 唐河县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镇政府驻地桐寨铺,故名。桐寨铺镇原名许友镇,又称桐寨店。始建于隋。地处汉口至洛阳的交通要道,曾为兵家所争之地。历年兵连祸结,元末毁之殆尽。元至正(1341—1367年)年间,山西移民来此落户,定居于现址西2里许母猪河东岸,当时桐树成林,形成自然寨栅,过往客商在此食宿,逐成店铺,称桐寨铺。明朝嘉靖年间兴集。为明清时期南(阳)信(阳)驿道上重要驿站。 |
地理实体概况 |
位于唐河县西北部,与城郊乡、张店镇、桐河乡、源潭镇、宛城区金华乡、汉冢乡毗邻。东邻城郊乡、源潭镇,南接张店镇,西界宛城区的金华、汉冢两乡,北连桐河乡。辖桐寨铺、栗园、雷庄、陈园、肖堰、史庄、代河、刘堂、唐岗、大许冲、东张营、高营、阚营、七门、司庄、新庄、赵中铺、李营、大毛庄、王庄、李岗顶、茨元、刘斌桥、崔庄、范庄、赵冢、张庄、邱观、十八里党、曹庄、碾盘桥、周庄、宋营、刘圪垱、李松庄、惠老营、李营寨、梁庄新村、梁庄东村39个村委会,166个自然村,399个村民小组。东距唐河县城17千米,西距南阳市33千米。人民政府驻地桐寨铺村。
人口面积:人口约8.5万人,民族有汉族、回族。驻地人口0.1317万人。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2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3.5千米,面积160.5平方千米。
气候:属北亚热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酷热,春秋季节温暖凉爽,四季分明、光照充裕、雨量适中。年平均气温为15.1摄氏度。年平均降水为915.5毫米。年均无霜期为231天。
地形地貌:境内地形地貌分布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李营、李岗顶、唐岗、许冲、王庄、刘堂等6个村委属岗丘地区,西北部为平原地区。境内常年河流2条。桐河:发源于方城县赵河乡老君山,至社旗县桥头段称珍珠河,南流纳入清水河后始称桐河,流经宛城区高庙镇后进入唐河县境。经桐河街后南流5千米,自本镇惠老营村委惠寨自然村北入境,后转东南流向,流经碾盘桥、十八里党后转向南流,经曹庄、刘斌桥等村委,东入城郊乡界。境域河段长12千米,为桐寨铺镇北与桐河乡、东与源潭镇、城郊乡的界河。涧河:自镇西北部戴庄村委老油坊自然村入境南流3千米后进入宛城区金华乡境,南流5千米后,再入镇西南部司庄村委2千米,在深沟自然村南出境。季节河2条:西小河,发源于镇境西南部的唐岗村委,北流经陈园、栗园、周庄、刘圪垱、碾盘桥、惠老营等村委入桐河;东小河:发源于镇境中南部的许冲村委,向东北流经太山、肖堰、大毛庄、范庄、王茨园等村委出镇境,在城郊乡曾沟村委入桐河。灌渠:鸭河灌区白桐干渠二分干自戴庄村委李营寨村入境,沿西部边境南流,经西高营、东张营、高庄、史庄、司庄6村委进入张店镇。二支渠从李营寨引水向东,环绕镇境北部平原地带李松庄、栗园、周庄、张庄、碾盘桥、邱观、刘斌桥等村委,灌溉面积51200多亩。
矿藏及其他自然资源:境内已探明有盐、页岩、石油等矿藏资源。
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产小麦、黄豆、绿豆、玉米、红薯。经济作物有棉花、芝麻、油菜、烟叶、小辣椒、西瓜等。畜牧业以养殖南阳黄牛、猪、羊、鸡等家禽为主。
工业:以粮食深加工、棉花纺织加工、汽车配件、光电、钢件加工、建材加工,有机肥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全镇招商引资额突破12亿元,其中入驻县产业聚集区5000万元以上大型项目4个,棉花加工企业14家,其中唐河县皓月棉业有限公司是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县最大棉纺织加工企业,年产值4.8亿元。免烧砖厂21家,小麦加工企业5家,全镇工业总产值占全镇生产总值30%以上。
文化艺术:镇文化服务中心(站)1处,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9处,各类图书室12个,藏书22万余册,群众文化队伍19支,其中7支173人常年在外省市演出;多种形式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49人,获奖20余次;2007年省文化厅授予该镇“省民间文艺之乡”,2008年国家文化部授予该镇“中国民间文艺之乡”、“中国旱船之乡”,2011年以张德祥为传承人的大鼓书被评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教育:小学34所,专职教师314名,在校学生4668名,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2所,在校学生1788名,教师145名,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100%,小升初升学率达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医疗卫生:镇级卫生院1所,医护人员87名,病床40张;村级卫生所39个,个体卫生所25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
社会保障:2014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36户76人,民政部门资助参加新农合4430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884户3408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重点优抚对象415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609人,农村敬老院2个,床位230张,收养农村五保老人156人。
交通运输:312国道、沪陕高速、宁西铁路3条大动脉横贯东西,二级公路高速河南油田通道、三级公路桐苍路纵穿南北,宁西铁路、沪陕高速分别在镇域内设置有客货运站、高速出口及高速服务区等;“村村通”覆盖100%。
著名历史人物:周邦彩、曲仲湘;主要历史古迹及旅游景点: 诸葛庄遗址、乾明寺遗址、园觉寺遗址、申寺、清风楼、皇姑坟遗址、黄盖街遗址。
获得荣誉:计生所被评为国家级先进集体:1985年桐寨铺乡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所,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外国养牛专家到桐寨铺考察:1994年4月,法国利木赞牛繁育专家路易斯、5月澳大利亚白花牛协会负责人约翰先生等先后到桐寨铺考察黄牛繁育工作。桐寨铺镇被命名为全市50强乡镇:2006年11月2日,桐寨铺镇连同本县的毕店、湖阳、郭滩、源潭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南阳市50强乡镇”。2007年省文化厅授予该镇“省民间文艺之乡”,2008年国家文化部授予该镇“中国民间文艺之乡”、“中国旱船之乡”,2011年以张德祥为传承人的大鼓书被评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行政区划代码:411328108。行政级别:乡级。行政区划单位:镇。电话区号0377;邮政编码:473404。
政府网址:http://tzpz.tanghe.gov.cn/。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