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马山口镇 |
罗马字母拼写 |
Mǎshānkǒu Zhèn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南阳市 内乡县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据《内乡县志》记载,汉光武帝刘秀曾在此地山坡得一良马,故称此为马山,又因有青山、梅子、花北三条河流相交于马山脚下,水路、山路都由此通往北部山区,故称马山口。因镇政府驻马山口集镇得名。 |
地理实体概况 |
位于内乡县城东北33千米,伏牛山南麓。东与镇平县高丘、寺山二乡相连,西与余关乡相接,南与王店镇相邻,北与七里坪乡及南召县板山坪乡毗邻。下辖马山口街社区、大寨、岳岗、茨园、阎岗、樊岗、郑湾、老庄、河西、寺山庙、庵北、花北、李井、王场、唐河、马坪、杏树坪、打磨岗、白庙、三岔河、关帝坪、河口、杜落庄、石庙、朱庙等25个村民委员会(居委会),419个村民小组。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5千米,南北距离25千米,总面积约283.2平方千米,人口约6.31万人,主要由汉族人员构成,另有蒙族、回族、满族等少数民族。镇政府驻地位于马山口自然镇政府街1号,驻地人口2.3万人。
该镇北部为伏牛山脉,伏牛山东西横亘。主要山峰有马山、马山岈、大寨山、麦子山、驻马山、唐王寨、圣垛山、光秃山、宝塔山、野人垛、盖子山、毛垛山、牡丹垛、朋肚坡等。境内最高峰圣垛山海1547.3米,系马山口、七里坪的界山。地形可分三种类型:即北部11个深山村多属变质岩中的花岗岩、大理岩等,耕地多属坡积物;中部六个浅山村,多属变质岩中的片岩、片麻岩等,耕地多属片麻岩分化土壤(即麻枯石);西、南部八个村,多属共同土母质,耕地多属老土和黄胶土。默河纵贯南北,沿默河西多属潮土系该镇粮食主产区。境内有青山河、梅子河、花北河、干沙河5条河流。其中青山河、梅子河、花北河分别从发源地流至马山口汇入默河,流经全镇。辖区内有打磨岗和庵北两座水库。
属亚热带季风型湿润气候,其特点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摄氏15度左右,年平均降水量700~800毫米,无霜期达240余天,年日照为1900小时左右,适生各种农作物,为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辖区内资源丰富,有石墨、钾长石、金矿、大理石、铁砂等数十种矿产品。活立木储量丰富,主要用材林有栎、柏、楸、檀等几十种,经济林有油桐、生漆、核桃、柿子、板栗等。有3万多亩牧坡,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有4万亩柞坡,能饲养千余筐柞蚕,是县柞蚕生产重要基地;有杜仲、石斛、山萸肉、柴胡、山楂、血参等百余种名贵中药材;有豹、狼、羚羊、山鸡、野猪等鸟兽动物百余种; 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红薯为主;经济作物有烟叶、芝麻、辣椒等;畜牧业有生猪、大白山羊、家禽。
有小学26所,初中2所,乡级公立医院1所,民办综合医院1所,镇级文化站1所。有省级、县级文化保护单位朱岗古文化遗址、宋建圣垛寺塔、圣垛山古刹法云寺、阎岗村旁有宋代建天明寺、张岗村南的唐默水县遗址等;有“解放宛西殉难烈士纪念亭”、金马洞、云露山自然风景区等旅游景点。
该镇有四大产业集团:1、宝天曼纸业集团;2、张秀岐祥源驾新汽车零部件铸造产业集团;3、花北童车加工厂;4、恒元木业加工集团。
主要交通干道有248省道和灌涨-二郎平公路贯穿境内,有乡级公路赤眉-马山口公路。 马山口镇先后荣获“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省重点镇”、“乡镇之星”、“中州名镇”、“全国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历史上曾以全国四大中药集散地之一和马山口镇铁锅名扬海内外。素有“旱码头”和“小汉口”之称。
行政级别:乡级,行政区划单位:镇。长途电话区号:0377。行政区划代码:411325103。邮政编码:474364。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