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红泥湾镇 |
罗马字母拼写 |
Hóngníwān Zhèn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南阳市 宛城区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乡政府驻红泥湾村,故名。 |
地理实体概况 |
位于宛城区东北部。行政区划代码为411302104。行政级别为乡级。东与社旗县桥头镇,西部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新店乡相望,南邻茶庵乡,北部与方城县博望镇相邻。下辖姚家湾、清丰岭、武寨、彦章、栗树棵、红泥湾、常孟营、石灰窑、白营、凉水井、胡阡营、段营、张戴庄、东连庄、刘寺、新泉、东孙庄、小陈庄、庞庄、三户寨、大陈坡、大桥、明皇、潘庄、清河小庄、裴庄26个村民委员会,1个四和居委会。面积约134.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4.2万亩,人口8.0713万人,主要由汉族人员构成,还有回族等民族。
地处亚热带北部边缘,属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条件较好,降水适中,年平均日照时数2116小时,年平均降水量800——1000毫米,无霜期229天,有利于各种作物的生长。全镇由北向南逐渐降低,自西北向东南缓慢倾斜,地貌以平原为主,土地平坦,土壤分为沙姜黑土、黄棕土壤和潮土三大类,土壤较肥沃,但土壤粘重,易涝上浸,西部海拔140米,东部海拔120米。水资源丰富,属鸭东灌区腹心地带,共有干渠一条,支渠及分支渠11条,设计灌溉面积13万亩,全境内河流众多,有清河、小黄河、柳沟河、姜石河和大桥北沟五条河流,引用鸭东罐区的泄水,以补资源,特别是近几年来,大力实施农综开发、土地整理、中产田改造等农业项目,打机井1560眼,微型井3100眼,建临时提灌站3处,自流井灌及提灌2150处,除涝、排洪、除浸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红泥湾镇红泥湾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小辣椒、棉花、蔬菜为主,畜牧业以黄牛、生猪为主。现有纺织、建筑、建材、木制品加工、食品加工、养殖、运输等九大产业,乡镇民营企业达40余家,从业人员达3600人,2014年工业总产值19.8亿元。境内有上世纪40年代时期中共地下党在刘寺村建立的党支部遗址和在龙泉(今新泉)建立的“芳林酒厂”(现南阳酒精厂前身),还有驰名国内的宛东战役纪念遗址以及声誉在外的金仙寺、清凉寺、乾明寺、另建有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亭。同时随着近年来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全镇还建立了以休闲观光、旅游、采摘一体的百亩一年三熟的农业示范园,1670万元的世行项目区、生态精品路、示范圈和新型农村社区普遍受到外人的瞩目。近年来,红泥湾镇强力实施“强农、兴工、活商”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坚持“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位一体的方针,打造具有红泥湾特色的南阳市中心镇。
红泥湾镇现有中共红泥湾镇党校1所,省级重点中专南阳市第四职业中专位于镇区东部,全镇设中心学校1所,初级中学3所,小学25所,幼儿园32所,镇里现有中心卫生院1所,建立村级标准卫生室29个,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参保率达100%。两条省道S103线、S333线和许平南南邓高速穿镇而过,有李(李八庙)高(高庙)、红(红泥湾)茶(茶庵)、红(红泥湾)博(博望)、红(红泥湾)新(新店)四条县乡道路纵横穿过,“村村通”道路呈放射状分布,组成了以镇区为中心的道路网络格局,社区 内有向阳大道、中原路、民生路、人民路、红茶路、滨河路、红河路,交通十分便利。主要荣誉:红泥湾镇先后被评为国家重点镇、五星级小城镇、河南省农村公路建设示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示范镇、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镇等。长途电话区号:0377,邮政编码:473114。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