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政策法规 |  行政区划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地名文化 |  地名查询 |  地理标志产品 
学会简介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是由从事行政区划、地名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地名爱好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团体;是经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民政厅。主要业务范围: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对行政区划变更及地名命名更名进行论证、风险评估;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地名查询  

 
位置: 地名查询 返回
标准地名 汉字  朱仙镇
罗马字母拼写  Zhūxiān Zhèn
使用时间
简称 别名 曾用名
所在(跨)行政区  开封市  祥符区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原名聚仙镇,因为战国名士朱亥的食邑和封地而得名朱仙镇。
地理实体概况 朱仙镇位于开封市祥符区西南部,辖区范围东邻万隆乡,南邻尉氏县庄头乡,西邻西姜寨乡,北邻范村乡。东至相仰村民委员会,西至朱仙镇居委会西,南至腰铺村民委员会,北至老饭店村民委员会。行政级别为乡级,行政区划代码为410212105,政府驻地为开封市祥符区朱仙镇,距区政府22.45千米,辖1个朱仙镇社区居民委员会,北辛庄、估衣街、韩岗、何砦、河东、黄岗、贾寨、老饭店、老潭砦、木鱼寺、西大街、小店王、薛店、仰韶、腰铺15个村民委员会,有134个村民小组,有35个自然村。聚仙镇总面积71.7平方千米,总人口3.15万人。民族有汉、回等7个民族。其中镇区人口2.9万。男性有15970人,女性有15549人。电话区号为0371,邮政编码为475100。 朱仙镇气候主要受蒙古高压、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此外,还受黄河河流小范围气候调节的影响,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少雪,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最高月平均气温27.1℃,绝对最高气温42.9℃,最低月平均气温-0.5℃,绝对最低气温-10℃,最大积雪厚度300mm;大于等于10℃的作物旺盛生长期210~220天;年湿润系数0.7~1.0,全年盛行风向为北风、南风、西风,春夏以偏南风为主,秋冬以偏北风为主,年均风速为3.3m/s,年均日照时数为2330小时,年平均降雨量637.21mm,月最大降雨量176.5mm,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无霜期187天。灾害性天气有干旱、涝灾、大风、沙尘暴、干热风、冰雹等。境内有县乡 (镇)级公路15条,总长35千米。有朱仙镇客运站。朱仙镇交通便利,开许公路穿镇而过,北与连霍高速相连,东达大广高速,西上新郑国际机场。境内河流主要有涡河、运粮河/孙成河。 朱仙镇耕地面积为5.8万亩,人均1.9亩。盛产小麦、玉米,主要经济作物有花生、西瓜、无公害蔬菜。全年花生种植面积3万亩,西瓜种植面积1.7万亩。畜牧业以饲养奶牛、猪、羊、家禽为主,有10个畜禽养殖基地。是豫东地区牛羊肉深加工和水产鱼苗繁育基地。2014年,朱仙镇有专业市场4处,集体商业网点1个。2014年,朱仙镇木板年画销售额1800万元。工业主要有五香豆腐干厂、木板年画社、面粉厂、砖窑厂、预制厂。 2014年末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19个,包括朱仙镇卫生院及18个村级卫生室。2014年末有幼儿园16所,小学15所,初中2所。朱仙镇主要学校有朱仙镇第一初级中学、朱仙镇估衣街小学等,大多小学条件较差,设施不够完善,无成规模的图书馆、阅览室、体育设施等。朱仙镇木版年画起源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之一,其制作采用木版与镂版相结合,水印套色,种类繁多,所用原料为炮制工序,用纸讲究,色彩艳丽,庄重深厚,题材和内容大多取材于历史戏剧、演义小说、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年画乡土气息浓郁,民间情趣强烈。朱仙镇五香豆腐干原名“五香茶干”。相传最初为战国时齐国的名产,由齐宣王赐名,唐朝时传入朱仙镇,后常作为贡品向唐朝皇帝进贡。朱仙镇五香豆腐干选用开封优质黄豆、古泉水为原料,先制成质地细腻,洁白柔嫩的豆腐,然后再配上大茴、 桂皮、花椒、丁香、豆蔻、砂仁、良姜等14种调味品,经过卤制后风干而成,该成品皮油黑,肉棕黄、清香可口。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氨基酸等,经常食用对人体有生津止渴,健胃固齿,顺气消胀,防暑抑晕的作用。朱仙镇名胜古迹主要有岳飞庙、清真寺、朱仙镇木板年画博物馆、朱仙镇启封故园、岳飞庙等。朱仙镇著名人物有:郑桓公、郑庄公、朱亥、关帝、岳飞等。历史事件有朱仙镇大捷,朱仙镇大捷是岳飞第四次北伐的最后一战,此战役岳家军继颖昌之战后全线进击,包围开封。朱仙镇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盘古、划旱船、秧歌、舞狮等。主要节日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朱仙镇在春秋时为启封城西北附近的居民点,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废开封县(原启封县)入浚仪县后,政治、经济中心北移,该居民点逐渐发展。五代时期,由于开挖蔡河与汴河相通,居民点濒临西蔡河,凭水运便利条件,逐渐发展成为汴梁附近的重要集镇。朱仙镇的名称最早见于宋熙宁后的史书记载,与汉口镇、景德镇、佛山镇共称中国四大名镇。朱仙镇位于七朝古都开封城南,省道开许公路22.5千米处。贾鲁河(亦称运粮河)自北而南穿镇而过,将镇分为东、西两部分,镇内河上有桥3座,将东镇、西镇连为一体。镇内特产有木板年画、红纸、玉棠号五香豆腐干、西双泰竹竿青酒、爆竹、香等,皆闻名全国。镇内除商号、住宅外,还有官署、寺庙等建筑物;官署有巡检司、千总署;寺庙多达110多处,较大的有岳飞庙、关帝庙、郎神庙、三皇庙、救苦庙、北大寺(清真寺)等,所谓的72路神仙,在镇内皆有庙祀奉,故朱仙镇亦有聚仙镇之称;各路神仙庙皆有庙会,每会必酬神献戏,逐渐形成以朱仙镇为中心的河南最大的剧种豫剧主要流派——祥符调自清道光二十三年黄河漫溢贾鲁河后,朱仙镇趋于衰落,至清光绪二十六年贾鲁河终被沙填,舟楫完全不通,加之京汉铁路、陇海铁路先后通车,交通路线大转移,1906年镇内民、商仅存三千余户、一万五千余人,民国年间,由于军阀混战、日军入侵,其经济彻底破产,1938年,全镇仅七千余人,房屋已拆去五分之四,大批古建筑遭破坏。1948年10月,开封县民主政府曾设于此。随后又为区人民政府,朱仙镇人民政府、朱仙镇人民公社、乡人民政府、镇人民政府驻地。1987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将朱仙镇命名为“历史文化名镇”。
备注 1
山东区划地名网 山西区划地名网 四川区划地名网 河北区划地名网 陕西区划地名网 湖北区划地名网
辽宁区划地名网 南京区划地名网 杭州区划地名网 湖南区划地名网 河南区划地名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