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襄城县 |
罗马字母拼写 |
Xiāngchéng Xiàn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许昌市 襄城县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襄县原为古氾城。 |
地理实体概况 |
襄城县位于河南省中部,许昌市西南部,属许昌市。东与许昌县、漯河市临颍县、郾城区交界,南与舞阳县、叶县、平顶山市相邻,西与郏县接壤,北与禹州市毗邻。辖9镇、7乡,448个村(居)委会。县人民政府驻地位于城关镇烟城东路516号,驻地人口约13.04万人,电话区号:0374,邮政编码461700,政府网址:http://www.xiangxian.gov.cn。
辖区人口88.20万人,主要由汉族构成,还有回、满、壮等11个少数民族。面积920平方千米。地处伏牛山脉东麓,黄淮海平原西沿,地势西高东低。西南部为浅山区,西北部多岗丘,中部平坦,东部低洼。境内最高峰位于西南部紫云山马棚峰,海拔462.7米;最低点位于东南部姜庄乡河北王村,海拔64.0米。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明显,年平均气温为14.7摄氏度。主要山脉有首山、紫云山、令武山、孟良山、焦赞山、龟山、尖山、白石山等。 境内河道属淮河流域,有汝河、颍河等河流,北汝河境内长46.9千米,沙河境内长2 3千米。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煤、石油、礓石、红石、煤层气、地热、天然气、高岭土、石膏等16种。已形成由3条铁路、1条国道、3条省道、40条县乡公路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有漯宝线、平禹线、平煤集团十三矿专用铁路过境。许平南高速境内长24千米。G311国道境内长32千米。S103郑新(郑州——新野)线、S238洛界(洛阳——界首)线、S329南石(南丰镇——石龙区)线三条省道。有县乡道路总长620.5千米。在县城八七路设有襄城县客运站;各乡镇有四级公路客运站16个。耕地面积82万亩,人均0.95亩;烟叶、蔬菜的产量分别居全省第 1 位、第5位,是“全国基地单元推进县”、“全国蔬菜重点区域规划县”。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红薯为主,经济作物以烟叶、蔬菜、棉花、油菜为主,畜牧业以生猪、羊、牛、家禽为主。渔业以放养和专业养殖场为主。是中部六省煤化工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以煤化工、新能源汽车和装备制造、太阳能光伏材料、服装制鞋及卫生用品为主的工业体系,被评为“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有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疾病控制中心、乡镇卫生院16所等卫生医疗机构,有幼儿园(所)104所,小学154所,初中20所,普通高中3所等主要教育机构。有文物古迹90余,其中国家2A级风景名胜区有紫云山风景区、首山乾明寺风景区、柏宁岗五岳庙风景区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有灵山、龟山、令武山、龙兴寺和河滨森林公园等。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个,省级森林公园1,有文庙、乾明寺、襄城古城墙(瓮城)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主要历史事件有1958年毛泽东主席视察襄城烟区、1944年5月发生在今紫云镇的六王冢惨案等。主要特产有烟草、首山红石、欧营铜器、王洛红烧猪蹄、红薯、粉条、芝麻糖、里川柿饼、千佛阁杨氏牵正膏等。著名历史名人有东汉的李膺,唐代的张暐,明代的李敏、姚继可、辛自修等。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汾陈乡;“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汾陈乡、丁营乡、颍阳镇;“河南省文化先进乡镇”—紫云镇、王洛镇、颍阳镇、城关镇;“省级示范性文化大院”—丁营乡丁营村、城关镇东关村、紫云镇大庙李村;“省级文化特色村”——城关镇西大街。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山头店乡石湾村的仙鹤送印、颍阳镇洪村寺村的舞狮、汾陈乡仲庄村的舞龙、城关镇商业街的盘鼓、丁营乡半坡店村的舞狮、库庄乡刘庄村的秧歌等。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