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灵井镇 |
罗马字母拼写 |
Língjǐng Zhèn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许昌市 许昌县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因镇政府驻地在灵井。 宋《太平寰宇记》载“灵泉。九州记云许昌灵井,亦曰灵泉。”明嘉靖《许州志》载:“旱不涸,涝不溢,自流泉,故名灵井,亦名灵泉。”以此得名。 |
地理实体概况 |
位于许昌县西部,距许昌县城14.00千米。下辖灵北、灵南、湾鲁、李井、史堂、小庄杨、岗王、陈庄、郭店、寨杨、霍庄、小宫、泉店、大前王、纸张、韦庄、郝庄、易刘、兴元铺、杨堂、曹王、贠庄、大郑、李庄、刘庄、大慕庄、小慕庄、老关赵、韩庄29个村民委员会,88个自然村,223个村民小组。东与河街乡接壤,南接椹涧乡,西与禹州褚河镇相连,北邻桂村乡。辖区总人口5.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5000人,城镇化率为40%,另有流动人口0.5万人。民族为汉族。总面积67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938.5人。东西最大距离11.4千米,南北最大距离7.5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938.5人。灵井镇位于浅山丘陵与平原的过渡地带。全镇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灵井村北有灵岗,镇境西北有狼岔岗,岗地占该镇面积45%。西边是嵩山余脉,灵井泉水发源于此。东边是广袤的黄淮冲积平原。这一带曾经有多处泉眼,积水成湖,水面颇大,后逐渐萎缩。丰富的食物、优质的水源,为古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时短雨少升温急,夏季时长雨多气温高,秋季时短晴和降温快,冬季时长寒冷雨雪少。多年平均气温14.6℃,年平均降水量为712.5毫米,无霜期217天左右。境内有白沙东干渠横贯全境。境内地下矿藏主要有煤炭、磁铁矿等。总耕地面积6.90万亩,人均1.17亩。农作物种植以种植小麦、大豆、玉米、花生为主。工业以假发、原煤、精煤、拖把笤帚、商用混凝土为主,假发主要销往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原煤、精煤主要销往平煤集团等企业。商业网点26个。有文化站、广播站2处,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29处,各类图书室33个,藏书5.1万册。有幼儿园 10所,小学10所,初中3所。有灵井镇卫生院及29个村级标准化卫生室,有床位70张。有专业卫生人员125名,其中执业医生90人,注册护士22人。有敬老院2家。豫S237线横穿东西,灵椹公路、灵桂公路纵贯南北,许禹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境内主要街道有灵瑞路、灵井街。有变电站、供电站1个,2000年建成。2007年12月17日出土的“许昌人”头盖骨震惊世界,填补了中国现代人起源研究的空白,是中国继南京直立人头骨化石发现之后,15年来古人类化石又一次重大发现。另有清真观及北宋太平兴国年间石砌的“灵井”等。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