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葛埠口乡 |
罗马字母拼写 |
Gěbùkǒu Xiāng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新乡市 原阳县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因葛埠口乡政府建立时驻地葛埠口村,故得名。 |
地理实体概况 |
葛埠口乡行政区划代码为410725200,位于原阳县中部偏西处,乡政府距县政府驻地7千米。东邻城关镇、靳堂乡,南邻黄河大堤与官厂乡相连,西同师寨镇、原武镇接壤,北与福宁集镇、新乡县七里营镇交界。隶属于原阳县,下辖25个村民委员会,27个农村居民点。总人口3.4万人,男1.802万人,女1.598万人,乡政府驻黑羊山北村,政府驻地人口2300人,民族有汉、回族。总面积79平方千米,全乡耕地面积72000亩。辖区东西最大距离8.3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4.6千米,地貌特征为平原。省道S310呈东西方向,从该乡北部通过,过境长度3.24千米;原-师路呈东西方向,从该乡中部通过,过境长度2.47千米;原-黑路呈西北、东南方向,从该乡北部通过,过境长度6.93千米均穿境而过;京珠高速呈西南、东北方向,从该乡东南部纵穿过境,过境长度10.25千米;该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乡公路长120多千米,达到村村通公路。葛埠口乡境内有新一干渠、一支渠、二支渠、文岩渠、天然渠等骨干灌排河道18条,自西向东分别流经乡境北部、南部,总长76千米,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65%以上,对全乡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年总收入38955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93.4万元,人均年收入10500元。
葛埠口乡是一个农业大乡,地处黄河冲击平原,土壤为两合土、沙土。乡境南部以水稻、小麦为主,北部以玉米、小麦为主,中部为水旱间作区。该乡完成了省级实验项目--水稻直播旱管的大田实践,现有种植优质小麦面积达40平方千米,优质水稻面积达13.4平方千米,蔬菜6平方千米,塑料大棚、日光温室达400余座,黑色作物种植面积达2平方千米。先后成立了“小辣椒种植协会”、“黑色作物种植协会”等7个农技协会。二十世纪末,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出现了一大批种植、养殖专业大户和一些专业村。该乡相继引进肉鸽、鹌鹑、小尾寒羊、波尔山羊、荷兰猪等特种养殖项目,建成了娄彩店养猪场等规模养殖企业。葛埠口乡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的条件,挖掘资源优势,将个体经营和私营企业集中到两个主要干道周边,连片发展,连片经验,充分发挥乡镇企业生产的聚集效应,形成311连接线和原黑公路两个经济隆起带,有力的带动了项目建设。311连线隆起带内建有稻米加工厂2家、食品加工厂2家、面粉加工厂2家、建筑建材等其他行业7家、汽车配件加工厂3家。
葛埠口乡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沛,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淡水资源丰富,全年无霜期223天,年平均气温14.4℃,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16℃,年平均降水量565.2毫米。
全乡共有学校20所,初中3所,小学17所,村文化大院28个,有乡卫生院1个,农村设有合作医疗点40个。根据省、市、县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要求,葛埠口乡共规划了3个新型农村社区。
所获荣誉:原阳县2010年度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原阳县2010年统战工作先进单位。
民俗文化:葛埠口乡有熊庄转鼓队、胡庄盘鼓队等各类民间文艺队20支,并成功举办过多届农民文化艺术节。
特色产业:优质强筋小麦、水稻。
邮政编码是453500,电话区号是0373,联系电话是7529100。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