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政策法规 |  行政区划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地名文化 |  地名查询 |  地理标志产品 
学会简介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是由从事行政区划、地名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地名爱好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团体;是经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民政厅。主要业务范围: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对行政区划变更及地名命名更名进行论证、风险评估;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地名查询  

 
位置: 地名查询 返回
标准地名 汉字  凤泉区
罗马字母拼写  Fèngquán Qū
使用时间
简称 别名 曾用名
所在(跨)行政区  新乡市  凤泉区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凤”指辖区之北凤凰山;“泉”指区域内愚公泉。凤泉二字因之而来。
地理实体概况 凤泉区属新乡市,为县级市辖区,地处新乡市北部,东与卫辉市接壤,南与牧野区毗邻,西南与新乡县相接,西北部与辉县市相连。距新乡市人民政府驻地10千米。现区政府驻区府路中段。下辖大块镇、耿黄镇、潞王坟乡、宝山西路街道、宝山东路街道5个乡级行政区,共计38个行政村8个居民社区。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0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0千米,辖区总面积115.5991平方千米。至2014年辖区内人口总数14.19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227.52人。辖区内居民以汉族为主,其他民族有回族、满族、壮族、蒙古族、苗族、布依族等。 自然条件:凤泉区地处太行山南麓,南临粼粼卫水,地势北高南低。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多年平均气温14.4℃,无霜期年平均196天,年均日照2197.3小时,年均降水量461.06毫米,年平均降水天数38.2天。降水多集中在7月至8月。凤泉区主要过境河流有卫河、共产主义渠、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以及百泉河,其中卫河源于河南省博爱县泗沟皂角树和辉县市苏门山百泉,共有支流90余条,流经河南、山东、河北3省,汇入海河,全长914千米,流域面积15200平方千米,该河由凤泉区李士屯村南入境,于村东出境。 交通运输:凤泉区东邻107国道和京港澳高速公路,有晋新高速公路、京广铁路、新辉公路、山詹线穿境而过。形成了南北可连107国道、京港澳高速、山詹线、新中大道,东西可沿宝山大道、晋新高速公路、新秀公路的重要陆路交通网络。其中京广铁路在凤泉区设有新乡北火车站,该车站为货运站,为凤泉区商品货物输出提供了极大便利。据统计,目前凤泉区公路里程已达313.9千米,公路密度272.9千米/平方千米。凤泉区城市公交也极为便利,有2路、13路、22路、32路、69路、171路公交车可通新乡市区。 矿产能源:境内矿藏十分丰富,主要为非金属建筑材料泥灰岩、石灰岩等,另外还有白云岩、红粘土矿和钙质土矿等,主要分布在北部低山丘陵区。辖区内有发电企业1家,新乡豫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据统计该发电厂年发电达32.75亿度。其中高压输电线路2条,总长度15.6千米,额定负荷2*300MW,年售电量累计完成29.7亿千瓦,综合电压合格率100%。 经济概况:农业方面境内耕地面积有8.4万亩,人均0.6亩。2014年生产粮食5.5万吨人均397千克,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水果等,其中蔬菜种植面积1.2万亩,产量7.4吨。工业方面,建区初期主要以开山采石为原料的水泥建材业为主导产业。随着2004年区划调整,工业结构也不断调整完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淘汰了大中小水泥及相关落后的生产企业百余家,形成了机械装备制造、电池新能源、化纤纺织、化工等八大主导产业。2009年5月大力推进凤泉区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确定了机械装备制造与电池新能源两大主导产业。2011年规模以上企业38家,职工9618人。据2014年统计数字显示,凤泉区财政收入2.85亿元,GDP总量4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2.3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万元。 教育卫生: 教育方面截至目前凤泉区有在册幼儿园21所,小学24所,初中9所,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和教育机构4所。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升初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100%,教育经费达0.9亿元。医疗卫生方面,辖区内共有各类医疗机构195个,其中疾病控制中心1处、大型卫生院1所、专业医护人员464人。据统计显示2011年末医疗机构完成诊疗10.69万次,住院手术760次。目前凤泉区农村安全饮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普及率均达100%。社会公益方面,凤泉区共建有福利机构陈堡福音敬老院、潞王坟乡敬老院、尚介老年公寓等3处。 名胜旅游:凤泉区依山傍水,钟灵毓秀素有新乡市后花园美誉。凤凰山地质公园坐落于凤泉区北部,树木丛生、断壁陡立。南水北调渠蜿蜒于凤凰山下,渠水清澈、山水合一,景色宜人。另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潞王陵(2006年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新乡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愚公泉”等多家人文自然景区。 人文文化:凤泉大地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耿黄镇何屯村出土的大量陶片器物被认定为仰韶文化遗址、东鲁堡村出土的大量文物、石器被认定为龙山文化遗址。凤泉大地北部山区还记录着许多悠久的历史记忆。商纣末年,周王朝兴起。武王姬发在今凤泉地域内调兵遣将(现仍有分将池村)兵发朝歌,史称牧野之战。另还有关羽之子关索寄母寺、程咬金贾家楼会友等遗迹传说。凤泉区区域内名人有明朝末年帝师郭淐、湖南农业大学开创者李毅之、孙中山秘书长张善与、革命英雄王锡山、民国时期东北炮兵司令建国后任贵州省政协副主席杨友梅等。 政府网址:www.fengquan.gov.cn/;区划代码:410704;邮政编码:453011;长途区号:0373。
备注 1
山东区划地名网 山西区划地名网 四川区划地名网 河北区划地名网 陕西区划地名网 湖北区划地名网
辽宁区划地名网 南京区划地名网 杭州区划地名网 湖南区划地名网 河南区划地名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