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政策法规 |  行政区划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地名文化 |  地名查询 |  地理标志产品 
学会简介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是由从事行政区划、地名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地名爱好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团体;是经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民政厅。主要业务范围: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对行政区划变更及地名命名更名进行论证、风险评估;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地名查询  

 
位置: 地名查询 返回
标准地名 汉字  吴坝镇
罗马字母拼写  Wúbà Zhèn
使用时间
简称 别名 曾用名
所在(跨)行政区  濮阳市  台前县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以其所在行政区域及工作职能而得名。
地理实体概况 位于台前县东北隅,地处三堤两河交汇处(即临黄大堤、北金堤、南金堤河堤、黄河、金堤河)。行政区划代码是410927104。东隔黄河与山东平阳县银山镇相望,南邻黄河主河道与东平县代庙乡为邻,西至金堤河与山东阳谷县张秋镇接壤,北依金堤与山东省阳谷县阿城镇相连。下辖西张、东张、杨洪、前董、邵庄、柿子园、东穆、西穆、翁庄、丰庄、朱庄、东赵桥、西桥、十里井、沈屯、后高、前高、志门、马庄、堤头、侯庄、西董、郑三里、王三里、马三里、牛三里、东周庄、马庙、王中坝、李坝、吴坝村、北张庄、徐堌堆、石桥、北姜庄、大洪口、晋城等37个村民委员会。黄河自前董村东入境流向东北,金堤河自西董村西南入境,蜿蜒曲折向东北方流去,在北张庄东北1千米处交汇进入山东境内。全镇从西南向东北方向自然倾斜,平均坡度为8000:1,形成洼地。全境土地面积38.4500平方千米。2014年底总人口32735.00人,其中男性17097.00人,女性15683.00人;镇政府驻晋城村,驻地人口3500.00人。 境域为黄河冲击平原,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土质南沙北淤,滩区高而不平,属暖温带半温润东亚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温度适中,阳光充足;水资源丰富,全年平均气候温度14.6度,其中最高在8月份为38.2度,最低在1月份为零下12度;年平均降水量431.8毫米,日照总时数位2143小时;无霜期234天,相对湿度69度,宜于农作物种植。 全镇耕地面积14.62平方千米,有效灌溉面积14.58平方千米,为农业主产区,传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辅之以大豆、花生;2012年来深化农业体制改革,加大现代农业建设力度,以大蒜为特色种植为支柱,相继发展花卉果木等绿色生态产业,相继建成十里井绿色生态园、汇丰大蒜合作社、朱庄油桃生态园,2014年全镇农业生产总值达15207万元,其中农业收入7149万元;引进畜禽养殖业6个,饲养大牲畜347头,生猪7304头,羊12101只,家禽861700只,年产值7684万元。 该镇坚持“以工兴镇”战略,积极开展“大招商”活动,仅2013年以来就先后引进了富华汽车配件厂、振兴汽车配件厂、百强羽绒加工厂以及香亿园食品有限公司、粗粮园食品公司等,全年规模工业总产值56356万元,同比增长百分之十点四,固定资产投资3.24亿元,同比增长百分之十点四,财政收入628万元,同比增长百分之十点二,吴坝镇农民人均收入为6332,比2013年增长百分之十二点五。 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民素质明显提高。全镇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行政村建有文化广场和农家书屋,广大农民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庄的高跷队、邵庄的武术队得以传承和发展;有中学1所,在校学生315人,成建制小学20所,在校学生874人,公立教师174人,幼儿教师36人;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居民身体素质日渐提高。全镇设有乡卫生中心院1处,村设有卫生室,专业人员132名。2014年与台前县人民医院实行技术联合,设立台前县人民医院吴坝分院,使远离县城的居民不用出远门便可享受优质医疗资源,切实解决就医难问题。 该镇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早在1984年考古专家就认定,桃丘遗址是龙山文化遗址,有近5000年历史。晋王城遗址是五代时期古军事城堡遗址。特别是刘邓大军张堂渡河处,更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尽管该镇地理位置偏僻,但是交通便利,是跨入渤海经济圈的桥头堡。张堂、赵桥和李坝三座横跨黄河的大浮桥是通达京师、直抵江南的大通道。更给人们带来希望的是吴坝镇地下有大量可供开采的矿藏,据《台前县志》(2001年版)载,经河南省地矿局第十一地质队1984年-1986年钻探,该地下有可开采煤14122万吨,另有铁、磷等矿。
备注 1
山东区划地名网 山西区划地名网 四川区划地名网 河北区划地名网 陕西区划地名网 湖北区划地名网
辽宁区划地名网 南京区划地名网 杭州区划地名网 湖南区划地名网 河南区划地名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