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纸坊镇 |
罗马字母拼写 |
Zhǐfāng Zhèn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平顶山市 汝州市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以镇政府驻地所在自然村名称命名。 |
地理实体概况 |
位于市区东南部边缘,东与郏县相邻,南隔北汝河与小屯镇相望,西与钟楼街道、汝南街道毗邻,北与焦村乡、米庙镇接壤。镇政府驻地纸西村(纸坊村西街)距城区12.5千米。行政级别为乡级,行政区划单位为镇。下辖纸西、纸东、纸南、纸北、康街、韩楼、新庄、西赵落、张楼、龙泉、料棍张、丁村、陶村、武巡、中王、东赵庄、赵东、赵西、赵南、赵北、长东、长西、后寨、牛王、南寨、泉李、姚楼、留王、李家村、陈古同、石庄、中山寨、张庄、石桥、苏楼、车渠、东焦庄,共37个村委会,88个自然村,328个村民组。长途电话区号为0375,邮政编码为467521。
辖区总人口7.55万人,以汉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7%,另有回族、满族、苗族等6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0.3%。全镇总面积79平方千米,东西长16千米,南北宽8.5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955人。
地势北高南低,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地形。南部为北汝河冲积平原,北部为丘陵。最高点位于张楼村附近,海拔573.7米,最低点位于南部长阜街附近,海拔229.5米。
境内主要有北汝河、黄涧河2条河流,北汝河沿镇境南部自西北向东南流过,黄涧河于镇中部由北向南贯穿,注入北汝河。
全镇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多东南风,冬季寒冷干燥,多西北风。
有国道2条,焦作-桐柏高速公路(简称焦桐高速)南北穿境而过,东台-灵武公路(G344,简称东灵线)东西斜穿全境。另有县道1条,乡道4条。
纸坊镇是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大镇,素有“汝州粮仓”、“瓜菜之乡”之美誉。全镇以农业为主,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经济作物有棉花、烟叶、花生、瓜果、蔬菜等。全镇有耕地面积69280亩,其中瓜果蔬菜种植面积达3.2万亩左右,实现粮食总产量70413吨。现有北汝河防护林带8000余亩,经济林近万亩。畜牧业以猪、牛、羊、家禽养殖为主。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968元。工业以面粉加工,食品、家具生产为主。全镇有3个专业瓜菜批发市场。
全镇有镇文化站1个,农村书屋27个,配发各类科技图书3.3万余册。普通高中1所,为汝州市第五高级中学,在校学生2300余人,教职工136人,系平顶山市文明单位;初中、小学共25所,在校学生7253人,教职工458人。有镇卫生院1所,床位60张,职工47人。标准化卫生室36所,执业医师83人。
镇政府驻地西4千米处有属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中山寨遗址,距今4500年至8000年,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纸北村委会阎村自然村有属仰韶文化中晚期的大型部落文化遗址,距今约6000年。该遗址出土的鹳鱼石斧彩陶缸,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被确定为不可出国展览的64件国宝之一,其上的鹳鱼石斧彩陶画,据专家认定为中国花鸟画的鼻祖。
著名省级传统村落有纸东、纸北、赵南、武巡4个村。著名景点有龙泉寺、东焦庄村中岳庙、达鲁花赤墓、武巡店京兆家祠以及位于镇区的四十八间转圈楼、韩氏宗祠等。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