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温泉镇 |
罗马字母拼写 |
Wēnquán Zhèn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平顶山市 汝州市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以镇政府驻地村庄名称命名。 |
地理实体概况 |
位于汝州市西部27千米。东与庙下镇相邻,南隔北汝河与杨楼镇相望,西与汝阳县接壤,北与临汝镇相依。镇政府驻地为温泉村。行政级别为乡级,行政区划单位为镇。下辖温泉、朱寨、丁庄、张寨、官东、官西、傅岭、南刘、骆庄、官中、翟楼、陈寨、东均田、东程庄、邓禹、西唐沟、东唐沟、高水泉、连庄、连圪垱、东车坊、南王庄、杨寨、侧崆庄、赵庄、冯店、大洼、榆树园,共28个村委会,59个自然村。镇政府驻温泉街。长途电话区号为0375,邮政编码为467543。
全镇总人口5.19万人,以汉族为主,有少数回族。全镇总面积76平方千米,东西最大距离13.9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5.2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682人。
地处半平原半丘陵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南部沿北汝河一带属沙壤土和黑卤土,中部、西部多为沙礓土和黑土,北部为黄土和少量白墡土。海拔高度251.4米-303.1米。
镇南有北汝河自西向东流入庙下镇境内,中西部有牛涧(家)河自西北向东南流入北汝河。牛涧河上有涧山口中型水库1座,控制流域面积171.3平方千米,可灌溉耕地10平方千米。北部有陆浑灌区东二干渠自西向东贯穿。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665.3毫米,最高达1125.6毫米,最低423毫米,年降雨量多集中在7月-9月。历年平均气温14.3°C,极端最高气温42.5°C,极端最低气温-12°C。全年无霜期208天-245天。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
境内有得天独厚的地热资源。温泉镇的温泉素有“神泉”、“神水”、“灵泉”等美誉。以泉群出露,多为自然涌出,四季长流不息。日涌出总量达1400吨,自然水温57℃-75℃。泉水中富含氡、锂、钚、锶、偏硅酸、硫化氢等五十多种有益于人体的矿物质和化学成分,且无铅、砷、汞等有害重金属。对风湿病、关节病、皮肤病有显著疗效。自古迄今,帝王后妃、名人雅士到此洗浴者不计其数。
境内有南京-洛阳高速公路1条,新升级国道1条,为东台-灵武公路(G344,简称东灵线),县道有南张公路、坡车公路,乡道有温邓公路、官温公路。高速公路出入口设在镇区东南,距离镇区不到2千米。全镇设有邮政网点26个,有移动、联通通信基站20余座。
工业以面粉加工、有机肥料、复合肥料加工、家具生产为主,现有有民营企业26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个,工业总产值达2210万元。著名企业有汝州市华豫面业有限公司、河南省田沃丰肥业有限公司等。第三产业洗浴休闲服务业在镇区一带兴盛。全镇现有耕地面积31平方千米,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主要经济作物有花生、棉花、蔬菜。畜牧业以养猪为主。现有以西唐沟、东唐沟、高水泉、连庄为中心的林业特色种植基地1个,以东车坊、朱寨为中心的食用菌生产基地1个,以东均田为中心的塑料大棚蔬菜种植基地1个,以东程庄为中心的优质辣椒生产基地1个,以南王庄、杨寨为中心的优质大米生产基地1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015元。
全镇有镇文化服务中心1个,农村文化大院1个,文化书屋6个,文化信息工程基层站点23个,编辑出版了《古汤温泉》、《温泉水及疾病防治》、《发展中的温泉镇》等书籍。全镇共有3所初中,25所小学,在校学生6006人,专职教师271人。镇区有河南省工人温泉疗养院、汝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温泉镇卫生院、天然温泉宾馆等医疗疗养机构40多家。床位8000张,专业卫生人员456名。
温泉街有唐代武则天洗浴处,今建有武侯池。地热温泉热气蒸腾,景色迷人。“温泉晓霁”为古代汝州八景之一。镇区北4千米处的官庄村有五代时官庄故城。官庄故城于2006年6月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涧山口水库,古为广成泽,附近有广成苑,汉代曾辟为皇家游猎场。水库北侧紧靠崆峒山和銮驾山。古汝州八景中的“龙泉夜月”和“春日桃园”,分别指龙泉寺和唐沟村一带,自然风光如画。
温泉镇近几年每逢正月十三至正月十七有盛大的汤王街古镇庙会。庙会期间,民俗表演如舞狮、舞龙、踩高跷、旱船、杂技、戏曲表演、民间剪纸、抖空竹、扭秧歌、吹唢呐、打铁梨花、打铜器等色彩纷呈。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