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湨河 |
罗马字母拼写 |
Jú Hé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县南河 |
曾用名 |
湨水 |
所在(跨)行政区 |
济源市 济源市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沿用历史古河名,“湨”,《辞海》、《辞源》均注解为“专指水名,在河南省济源市县北,源出济源县西,东流入黄河”。 |
地理实体概况 |
湨河为黄河中游北岸较大的二级支流,河流类别为地上河、外流河、常年河。境内长38千米,流域面积240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0.47亿立方米。湨河三条支流在三河村西南会流后东经思礼、承留、轵城3镇和济水街道,纳商河、桑榆河(古名漫流水),在河合村北与济河、蟒河会流。湨河上建有沁园桥、华新桥、东留村桥、汤帝桥、天坛桥5座桥梁。河流历史文脉:河道纵坡比将为1/20~1/160,最大洪水流量为521立方米/秒。三条支流交汇处上游有曲阳、三河二水库,养鱼少量,有效灌溉面积5500亩。河南岸古有大堤,名湨梁。《诗经·尔雅》称“梁莫大于湨梁”,《春秋·襄公十六年》晋平公会诸侯于湨梁;晋成都王颖击败赵王伦于湨水,皆此。古湨水沿岸也是古代先民的重要活动区域,史前遗址有曲阳、西留养、南冢等遗址。春秋至汉代的古轵国还是富甲天下的重镇名都。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