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梅溪河 |
罗马字母拼写 |
Méixī Hé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万湾河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南阳市 卧龙区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历史悠久,无从考证。 |
地理实体概况 |
该河系一常流河,位于卧龙区中东部。其源有二:东源出紫山母猪岭,西源出紫山西南清泉沟,二源并行南下,由七里园乡双庄西汇合后入靳庄水库,出库后在宛城区瓦房庄进入市区,穿市区中南部,再市区西南部卧龙桥与三里河汇合,止于白河,长约22.8千米,流域面积约为33.1平方千米,径流量为80立方米。五级河流,该河流为外流河、地上河、常年河。据《明嘉靖南阳府志(潦河)》的记载:《水经注,育水》中所指的梅溪即此。郦注:梅溪经吕城(今王村乡董营一带)东,杜衍(今潦河镇)东,于县南三十里处“左入育水”(陆营乡的朱屯村附近)。此与《读史方舆纪要》、《清河南通志》、《方舆考证》的记载完全相吻合。古代梅溪与现今潦河是一个渊源,称梅溪(原无潦河之称)。郦注:梅溪自杜衍以南地势地下,“游水是潴”,汉代时于安众揭而为陂,因在安众境截梅溪筑坝,析水南流,故称安众港。现今王村乡的朱王营西,李营北的潦河东岸,尚有遗址可辨。该渠向南因地势比降大,到明代中叶以后,逐渐演为河渠分裂致使原古梅溪名称消失,坝下游河漕改称现代的沐垢河。而析渠南流的渠道则变成主河,因地势低下,游水是潴,积水潦潦,而名潦河。原古梅溪上游也随之并称潦河。古梅溪之滨有远古的吕部落(后来的吕侯国),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部法典《吕刑》的出处。沿河建有张衡路桥、光武路桥、彩虹桥、建设路桥、工业路双桥等桥梁。1957年7月、1963年8月、1979年7月三次漫溢市区,很多居民受灾,造成危害。现正在对其进行河道治理。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