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白河 |
罗马字母拼写 |
Bái Hé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济水、淯水、白水 |
所在(跨)行政区 |
南阳市 宛城区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经查阅史书,由晋代简文帝命名。 |
地理实体概况 |
流经河南嵩县、南召县、方城县、南阳卧龙区、南阳宛城区、新野县,湖北襄阳襄州区。发源于河南省嵩县白河乡上庄坪村,由南召县乔端镇入境,于湖北省襄阳襄州区张湾镇张湾村汇入汉江,长约363千米,流域面积约为23975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年径流深为244.7mm,是二级河流。有黄鸭河、鸭河、麦河、泗水河、潦河、白条河、上溧河、湍河、刁河等主要支流。有白土岗、南阳、新甸铺等主要水文站。该河流为外流河、地上河、常年河。
县市境内有铁河、泗水河、麦河、黄渠河、涌河、温凉河、梅溪河、十二里河、沐垢河、溧河等较大支流注入,河床一般在800至1500米之间。据南阳水文站记载:1957年8月15日,南阳市南关外白河最高水位124.4米,相应流量为8400立方米/秒;1954年6月23日最低水位117.1米,流量不足1立方米/秒。高水位多在7、8、9月份,枯水期一般在元,2月份。流量悬殊,河床不稳,弯多滩大,易遭洪涝,群众惯称白河为“患河”。如1955年8月一次暴雨降水466.7毫米,致使沿河两岸沟满河溢,不少村镇房屋倒塌,禾田淹没,原瓦店镇被冲毁迁移。
白河有史以来,与南阳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解放后,党和政府非常关注,于五十年代即在沿河两岸修筑堤防47800余米,护岸建闸数百处。1958年,先后于大圪坦头、朱湾、庙坡等处拦河引水,修建跃进二、三、四三条大型灌区。1966年将跃进二、三渠合并,命名为“鸭河口水库白桐干渠”,设计灌溉面积89万余亩,并在沿岸修建机电灌站20余座,昔日育水为患,当今造福人民。为了解决两岸交通不便问题,除宛市城廓东南、西南面架也先后架起两座钢筋混凝土永久大桥外,北面浦山至新店,东面盆窑至南阳市,南面英庄至瓦店,也先后架起三座水泥路面漫水桥。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