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政策法规 |  行政区划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地名文化 |  地名查询 |  地理标志产品 
学会简介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是由从事行政区划、地名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地名爱好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团体;是经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民政厅。主要业务范围: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对行政区划变更及地名命名更名进行论证、风险评估;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地名查询  

 
位置: 地名查询 返回
标准地名 汉字  沁河
罗马字母拼写  Qìn Hé
使用时间
简称 别名 小黄河 曾用名 少水 沁水 洎水
所在(跨)行政区  焦作市  博爱县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春秋名少水,西汉始名沁水,也称洎水,近代称沁河。沁河是博爱县与沁阳、温县的界河。沁河是一条古老的河流,素有“小黄河”之称,是黄河左岸三门峡以下一条最大支流。
地理实体概况 沁河发源于山西省沁源县霍山,属于黄河水系,为黄河一级支流,流经山西、河南两省,于河南省焦作市注入黄河,全长485千米,流域面积13532平方千米。 沁河由沁阳市柏香镇伏背村进入焦作市,流经沁阳市、博爱县、温县、武陟县,止于武陟县嘉应观乡西营。焦作市境内全长96.31千米。 沁河在博爱县境内长21千米,河面宽1500-2000米,河床宽200米左右,平均水深5米。沁河主要支流有丹河、大沙河,属二级支流,为内流河、地上河、常年河。境内起于孝敬镇留村,止于金城乡武阁寨。据小董水文站资料记载多年平均实测流量为11.28亿立方米。冬春为20余个流量,夏秋达100多个流量,洪水期为800-1000个流量,最大洪水达4000个以上流量,堤防御洪能力保证2000个流量,争取3000个流量。1982年洪水高峰达4300立方米每秒。枯水季节有断流现象。管理单位焦作黄河河务局博爱沁河河务局。1978年,水利部授予博爱沁河修防段“全国工程管理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 据史料记载,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2年)至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的176年中,沁河博爱段共决口12次,平均14年决口一次。其中一次为人为扒口,两次无人管理,其余均为堤小水大造成。人为扒口是1938年7月,正值沁河大水,国民党97军指使驻博爱的十五支队队长王凤银,王派区长张凤生,以水带兵,抵抗日军,把博爱县沁河险要地段留村东约300米的龙眼口扒开,水面宽千余米,泛滥达4年之久。
备注 1
山东区划地名网 山西区划地名网 四川区划地名网 河北区划地名网 陕西区划地名网 湖北区划地名网
辽宁区划地名网 南京区划地名网 杭州区划地名网 湖南区划地名网 河南区划地名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