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政策法规 |  行政区划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地名文化 |  地名查询 |  地理标志产品 
学会简介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是由从事行政区划、地名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地名爱好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团体;是经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民政厅。主要业务范围: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对行政区划变更及地名命名更名进行论证、风险评估;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地名查询  

 
位置: 地名查询 返回
标准地名 汉字  运粮河
罗马字母拼写  Yùnliáng Hé
使用时间
简称 别名 御河、景观河 曾用名 小丹河
所在(跨)行政区  焦作市  博爱县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运粮河原名小丹河,开挖于元代,盛于清朝,原为地方官向京都运粮所用,故名运粮河。又因运的粮食、生姜、烟叶、竹货、怀药等供应皇宫,故称“御河”。
地理实体概况 运粮河起于月山镇上庄村南口,与下秦河交汇共取水于丹河,在博爱县城区段又名景观河,现为内流河、地上河、常年河,属三级支流。境内全长达22千米,流域面积171.1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新蒋沟、老蒋沟、官路河、南横河、紫竹林河。河床宽2-8米,径流量25-35秒立方米,流经月山镇、鸿昌街道、清化镇街道、孝敬镇、金城乡,在金城乡薛村南进入武陟县。 据《河南新志》记载:小丹河分水于九道堰之北,东岸石头门。1940年,日本侵占博爱后,开挖大新河,把大部分丹水引至磨头一带,灌溉稻田。运粮河水减少,上游河床逐渐废弃,河头改在上庄村南口。 清乾隆《怀庆府志》记载:古时运粮河弃水,由龙头桥南排入沁河。并在入沁口建有闸门,防止洪水倒灌。随着沁河泥沙淤积,河床高于堤外,运河弃水改向东南。
备注 1
山东区划地名网 山西区划地名网 四川区划地名网 河北区划地名网 陕西区划地名网 湖北区划地名网
辽宁区划地名网 南京区划地名网 杭州区划地名网 湖南区划地名网 河南区划地名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