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沙河 |
罗马字母拼写 |
Shā Hé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平顶山市 湛河区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因河床为沙质而得名。 |
地理实体概况 |
位于湛河区南部,据1992年版《平顶山市地名志》载:发源于鲁山县西部石人山。呈东西方向经二郎庙、赵村、下汤、昭平台水库、鲁山县城南到东羊石一带进入平顶山市区。又经白龟山水库、油坊头、汴城、梁李出市区进入叶县境。在经舞阳县、郾城县、漯河市,至周口汇入颍河。河流级别为中型河流,河流类别为常年河、外流河、地上河,全长约295千米,最宽处约1500米。市区段长30千米,河床平均宽280米,河岸切割深度4~7米,最高水位88米,最低水位83米,多年平均流量10亿立方米。最大洪峰流量22980立方米每秒。解放前,沙河缺乏治理,洪水泛滥成灾,给沿岸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建国后,对沙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1958年至1960年相继建成了昭平台、白龟山两座大型水库。并加固了沿河大堤,栽植了大堤防护林带,使河流的水位,流量得到了调节和控制。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