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政策法规 |  行政区划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地名文化 |  地名查询 |  地理标志产品 
学会简介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是由从事行政区划、地名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地名爱好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团体;是经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民政厅。主要业务范围: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对行政区划变更及地名命名更名进行论证、风险评估;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地名查询  

 
位置: 地名查询 返回
标准地名 汉字  洧河
罗马字母拼写  Wěihé
使用时间
简称 别名 曾用名
所在(跨)行政区  郑州市  新密市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曾在洧水一带建立部落,号为有熊氏。当时,此河还无名,黄帝一部下建议在有熊氏的“有”前加三点水取名。黄帝颔首,也就定下了一个“洧”字而得名。
地理实体概况 洧水发源于登封马岭山南侧,由登封市的大冶、弋湾入新密市境内。新密市流经平陌、超化、来集、大隗、曲梁5个镇,至交流寨汇溱水,以下称双洎河,入新郑市境。曾经对商代历史地理作为深入研究的河南省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杰祥认为:“有人应该就是后世的洧水”。在先秦及后世的典籍中,频频出现。《左传·襄公元年》:“夏,五月,晋韩厥、荀偃帅诸侯之师伐郑,入其郛,败其徒兵于洧上。”《吕氏春秋·离谓》:“洧水甚大,郑之富人有溺者。”《孟子·离娄子》:“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水经注》云:“洧水又东,经密县故城南,春秋谓之新城。今现城东门南侧,有汉密令卓茂祠。”新密市境内长40.36千米,是东西贯穿新密市区的第一大河。流域面积376.8600平方千米,河床宽30至500米,径流量2.00立方米每秒,最大洪水流量为3280秒立方米。主要支流有绥水、溱水、微水、泽河、白龙水、朝阳水、张沟河、腾蛟水、礼泉河、杨河、泽河、云岩水、滢水、圣寿水、武河。沿岸建有李湾、云岩宫、禹寨等中小型水库。还建有东方红、红卫等灌渠和12个提灌站,可浇灌农田11万余亩。
备注 1
山东区划地名网 山西区划地名网 四川区划地名网 河北区划地名网 陕西区划地名网 湖北区划地名网
辽宁区划地名网 南京区划地名网 杭州区划地名网 湖南区划地名网 河南区划地名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