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京水 |
罗马字母拼写 |
Jīng Shuǐ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京粟河、运粮河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郑州市 荥阳市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据《荥阳县志.地理》(乾隆十一年版)记载:“京水河在县东北五十里,出嵩渚山东北,流入郑河”。另据《续荥阳县志.舆地》(民国十一年版)记载:“京水已入须水,实在县东四十里,五十里乃小京水入汴水之处,不得即谓之京水,非敢故异旧志,名实有不容诬耳。《旧志》:‘京水在县东五十里’,是误以小京水为京水,并以汴水为京水也。《方舆纪要》须水城注云:以京水由此入须水而名。京水已入须水,何能至县东五十里。五十里之小京水村,是因村中之水得名,非指其村中之汴水为小京水也。既别之为小京水,明明有大于此之正京水。郑县北有大京水镇,京索须三水合流,至其镇南,深广尚不能及汴水之半,汴水之非小京水,即此可证”;另记载:“京水出嵩渚山中支西涧,有二源,至杜垌村东北,合向北流,抵古京城坤隅,折而向东,又沿城东而北,自京襄城村南建火神殿始涸。至赵碾垌东北,有水长流,经兴国寺前,至白衣阁南,有大潭垴水西来入之。东流至白寨村南,与须水合流”。 |
地理实体概况 |
位于荥阳市东南部,豫龙镇人民镇府南部2千米处,流经豫龙镇。源于岵山东沟,流经京襄城村,绕古城遗址南、东。赵年垌至兴国寺一段称“陈村河”,再下称“白玉岗河”,东流入须河,流经豫龙镇境长度为7.50千米,流域面积20.3100平方千米,河流等级为中型。该河流为内流河、地上河、常年河。相传东周时,郑国利用此河调拨粮食,取名“运粮河”,又叫“京粟河”“京城”南门在今京襄城村“南沟”外是运粮河最大码头。北宋时,东京汴梁今开封市建造宫殿,取自贾峪石碑沟的石料也是由此河运出。河自建国初方断续有水。在河道上修筑由京襄城水库。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