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政策法规 |  行政区划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地名文化 |  地名查询 |  地理标志产品 
学会简介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是由从事行政区划、地名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地名爱好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团体;是经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民政厅。主要业务范围: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对行政区划变更及地名命名更名进行论证、风险评估;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地名查询  

 
位置: 地名查询 返回
标准地名 汉字  黄河
罗马字母拼写  Huáng Hé
使用时间
简称 别名 中国母亲河、河水、浊河 曾用名 徳河
所在(跨)行政区  郑州市  惠济区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据《重修汜水县志??地理》记载:“黄河旧薄大 ,激广武,河流全在汜境。《禹贡》所谓‘东过洛 ,至于大,正此地也。昔时河北徙,过牛口自北而南,直抵五龙坞,逾敖仓,历四十五里而达河阴。今河已南徙,啮广武山根,历年塌陷,扃异于昔矣”。在两千多年以前,黄河只是叫“河”,并没有“黄”字,《诗经》许多篇章都提到过。在汉代以前,还没有“黄河”这个名字。那时候,人们把黄河称为“河”,用“川”字来泛指一般的河流。所以,古书只说“河出昆仑”。据学者李鄂荣考证,黄河一词最早见于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中。但是,直到宋代,人们才普通地称它为“黄河”,简称就叫“黄”那时的黄河水相对来说比较清澈,由于近千年来气候变迁,以及大兴土木,滥砍森林,导致环境恶化,黄土高原水土大量流失,注入黄河,黄河才变得浑浊起来,于是两岸百姓逐渐称其为“黄河”。
地理实体概况 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占宗烈盆地,是中国第二大河。流经青、川、甘、宁、蒙、陕、晋、豫、鲁等省。全长5464.00千米,流域面积752400.0000平方千米,河流等级为大型。黄河从巩义的曹柏坡入郑州市境内,经巩义、荥阳、市区、中牟的北部,至中牟的狼城岗镇出境。在郑州境内流域面积为1878.6000平方千米,长约160.00千米,在郑州境内的支流有伊洛河、汜水河和枯河,主要水文站有程寨、李村、孤柏咀、官峪等。黄河进入郑州境内后,河床由窄变宽,水势平缓,泥沙逐渐淤积,在邙山下形成悬河。高出南岸地面2-7米。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据花园口水文站实测,1958年7月17日黄河特大洪峰为22300.00立方米/秒,1982年8月2日次大洪峰为15300.00立方米/秒,1981年6月7号最小流量16.00立方米/秒,1996年正常流量200.00-800.00立方米/秒。径流量为2571.00立方米/秒,该河流为外流河、地上河、常年河。河流历史文脉和特色文化内涵的信息: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早在石器时代,就形成了中国最早的新石器文明,比如蓝田文明、半坡文明出现在黄河支流渭河;龙山文明出现在山东半岛等等。6000多年前,流域内已开始出现农事活动。大约在4000多年前,流域内形成了一些血缘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黄帝两大部族最强大。后来,黄帝取得盟主地位,并融合其它部族,形成“华夏族”。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为“四渎之宗”,视黄土地为自己的“根”。
备注 1
山东区划地名网 山西区划地名网 四川区划地名网 河北区划地名网 陕西区划地名网 湖北区划地名网
辽宁区划地名网 南京区划地名网 杭州区划地名网 湖南区划地名网 河南区划地名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