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政策法规 |  行政区划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地名文化 |  地名查询 |  地理标志产品 
学会简介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是由从事行政区划、地名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地名爱好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团体;是经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民政厅。主要业务范围: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对行政区划变更及地名命名更名进行论证、风险评估;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地名查询  

 
位置: 地名查询 返回
标准地名 汉字  贾鲁河
罗马字母拼写  Jiǎlǔ Hé
使用时间
简称 别名 曾用名 汴河
所在(跨)行政区  郑州市  二七区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元至正四年(1344年),黄河在山东曹县白茅堤决河改道,淹没了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地的十多个州县。此后几年间又多次决口,两岸百姓不得不背井离乡,生活苦不堪言。至正十一年1351年四月,55岁的贾鲁受命于危难,出任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征发河南、山东15万民工和2万士兵,开始了浩大的治河工程。他采取了疏浚和堵塞并举的方法,即在疏通黄河故道和支流河道并开凿新河道的同时,堵塞缺口和豁口,修筑堤坝,并首次采用沉船法,将27艘大船捆绑在一起,再装满石头,固定于决口处,之后在船体上凿洞使之沉没,最终堵住决口,将水重新逼入故道,至十一月,所有土木工程完毕,大功告成,多年的水患被平息。这就是我国治黄史上著名的“贾鲁治河”。贾鲁在堵住决口的同时,疏通了故道、开凿了新河道,这其中就包括他从密县凿渠引水,疏通了经郑州、中牟,折向南而至开封,而后入古运河,直达周口入淮河的惠民河。贾鲁此举不但平息了水患,也复兴了开封一带的漕运,商业也很快兴盛起来,豫人感谢贾鲁的恩德,为了永远纪念这位水利家、治黄专家,便把重新疏通的惠民河改称“贾鲁河”。
地理实体概况 位于郑州市北部,贾鲁河源头有三:西支出自于新密市北山区圣水峪;中支出自郑州市郊区三李村西冰泉、暖泉;东支出自郑州郊区九仙庙泉。三支流在郑州尖岗村汇合后,东北流经侯寨、市区西部须水、石佛,至北郊老鸦陈折向东流,经柳林、姚桥,再经中牟的白沙,绕县城东南至胡辛庄流入尉氏县,后至周口市沙颍河,再入淮河。全长255.80千米,流域面积2750.0000平方千米,属淮河水系,是淮河二级支流。明清两代贾鲁河水运畅通,又有运粮河之称。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同治七年1868,光绪十三年1887、光绪十五年1889、光绪二十七年1901,黄河六次决口,大溜屡经贾鲁河,人们又叫它小黄河。民国十六年1927,河南省政府督民沿道光二十三年1843黄水冲刷之大洪,改挖贾鲁河。改道段平均口宽26.53米,底宽21米,深2.67米。从此,贾鲁河不再绕经朱仙镇,而迳由开封县的仇店、肖庄入尉氏,经歇马营、芦馆、梅庄、北曹,到荣村再东南流至王寨注入贾鲁河故道,到白潭出境入扶沟。当时称新贾鲁河。民国二十七年(1938)蒋介石扒开花园口黄河大堤,滔滔黄水顺新贾鲁河南下,于1943年5月,从本县荣村东南冲决南岸堤防,迳入扶沟县境。今天的贾鲁河虽然浅可见底,但它仍是河南省境内除黄河以外最长、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6209.00立方米。据郊区历史洪水痕迹调查:贾鲁河特大供水曾达3590.00立方米/秒(1835年);次大洪水1680.00立方米/秒(1906年);1949年后常庙站实测较大洪水400.00立方米/秒(1956年);正常流量2立方米/秒。它的支流主要有:索须河、贾裕河、贾鲁支河、金水河、熊儿河、七里河、潮河、东风渠、小清河等。该河流为内流河、地上河、常年河。数百年来,贾鲁河由于堤防失修,黄河水流多沿其下泄,贾鲁河变成了一条害河。新中国成立后,郑州市政府投巨资对 其进行了综合治理。从1969年开始了引黄河水入郑工程,把黄河水引入输送到郑州西郊的贾鲁河河道,一度缓解了城市的水 荒,但因黄河水含沙量太大,不久就出现了严重淤塞。于是从1970年7月1日起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建成了北起黄河之滨, 跨过邙山,穿越枯河、索须河,南到郑州市边沿的提灌站,后成为邙山输水干渠,把黄河水引入,自西北向东南流入贾鲁 河,并在河道上修建5个闸坝,把水逐渐抽到市自来水公司的柿园泵站,成为市区工业和生活用水的第二水源。二七区的樱 桃沟、烤鱼沟、满仓家园、邓通寨、凤凰岛、蝴蝶岛、龙西湖(尖岗水库)等景区均位于贾鲁河岸。据传:元至正四年(1344)夏五月,大雨二十余日,黄河暴溢,平地水深二丈许。六月,黄河在山东曹县白茅决堤后改道,淹没了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地的10多个州县。老百姓田庐被水淹没,老弱者多溺死,青壮者背井离乡四处逃亡。元顺帝 十分忧虑,派遣使臣去察看灾情,又督促朝中大臣商议治河方略,特别指令贾鲁兼任都水监之职。贾鲁(1297~1353), 字友恒,河东高平(今属山西)人。幼年时代,贾鲁就胸怀大志,追求高尚的节操。成人之后,表现出超人的智谋和韬略。 元顺帝时历任监察御史、工部郎中等官。被任命为都水监后,贾鲁沿黄河流经之地巡视,考察地理形势,往返行程几千里, 绘出了黄河形势图上呈给元顺帝,并提出了两种治河方案。至正十一年(1351)四月,元顺帝颁布诏令,命贾鲁以工部尚书 为总治河防使,晋升官阶为二品,授以银印。征集汴梁、大名等十三路民夫十五万人和庐州等地十八处驻军两万人共同担负 治河差役,所有承担治河事务的士兵、百姓和大小文武官员,一律都要听从贾鲁的统一指挥。同年四月二十二日,治理黄河 的工程正式动工。七月,挖掘疏通河床工作完成。八月,开挖渠道引导泛滥横流的洪水回归黄河故道,疏浚郑州、中牟以下 河道280余里。九月,黄河上恢复航运交通。十一月,沿河各处的护堤设施和堤坝相继修成。至此,水、陆两部分治河工程 全部结束。 当时,黄河经阳武、胙城由白马池东流入海,由于频繁南决,沿河南岸多为水泊、沼泽之地,而且又被有钱有势的人所 把持,各不相通,水无所归。下游陈留、太康至陈州一带多蒲苇,水流不畅,造成上游积涝成灾。贾鲁在治理黄河时,又与 众官商议,减洪东流。于是,上自河阴,下至归德,疏凿河道四百八十余里(中牟县流程一百余里),所排之水入于颖河, 再南流汇淮入海。疏凿河道之后,沿河汇入沟渠、水泊、池沼之水,低洼泥泞变作良田。如遇干旱,还可以引水灌溉,百姓 无不拍手称快。贾鲁治河完工后,元顺帝召贾鲁还京论功,越级提升他为荣禄大夫、集贤殿大学士,赠他大量的金银、绸缎;又令翰林 承旨欧阳玄撰写了《河平碑》文和《至正河防记》一卷,全面记载了贾鲁治河的功绩、治河策略和经验,交国史馆永远保 存。同时,给贾鲁的祖宗三代追赠了官爵。但是贾鲁在治河中也触犯了一些权贵的利益,他们在黄河南北民间散布谣言,说 什么“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原来贾鲁在督工挖河时,于黄陵岗挖出一具石人,他们借当时百姓有迷信思想,对 贾鲁进行诋毁和中伤,意在把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的罪责归咎于贾鲁。沿河百姓不为谣言所惑,反而认识到贾鲁不辞辛劳治理 黄河,除害兴利,功不可没。为感谢和缅怀这位治河功臣,遂把经贾鲁亲自勘测规划、督工疏凿而成的这条河,称作贾鲁 河,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后人对贾鲁治理黄河有诗评曰: 贾鲁修黄河,恩多怨亦多。 百年千载后,恩在怨消磨。管理单位是郑州市河道管理处。电话区号0371,邮政编码450000。
备注 1
山东区划地名网 山西区划地名网 四川区划地名网 河北区划地名网 陕西区划地名网 湖北区划地名网
辽宁区划地名网 南京区划地名网 杭州区划地名网 湖南区划地名网 河南区划地名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