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政策法规 |  行政区划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地名文化 |  地名查询 |  地理标志产品 
学会简介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是由从事行政区划、地名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地名爱好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团体;是经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民政厅。主要业务范围: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对行政区划变更及地名命名更名进行论证、风险评估;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地名查询  

 
位置: 地名查询 返回
标准地名 汉字  万佛洞
罗马字母拼写  Wànfó Dòng
使用时间
简称 别名 曾用名
所在(跨)行政区  洛阳市  洛龙区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根据洞内佛像的数量而命名。
地理实体概况 位于龙门石窟街道南部,所在行政区龙门石窟街道。所在山峰龙门山。海拔800米,长度21米,宽度18米,高度20米,面积378平方米,容量7560立方米,土岩类型碳酸岩。 万佛洞因洞内南北两壁刻有整齐排列的一万五千尊小佛像而得名。洞窟呈前后室结构,前室造二力士、二狮子,后室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是龙门石窟造像组合最完整的洞窟。窟顶有一朵雕造精美的莲花,莲花的周围环绕有 “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运禅师一万五千尊像一龛”的题记,表明这个洞窟完工于永隆元年(680年)十一月三十日,主持修造者是大监姚神表和内道场智运禅师两位女性,整个洞窟的造像也体现出了女性特有的细腻。主佛阿弥陀佛面相丰满圆润、双耳垂肩、两肩宽厚、衣纹简洁流畅,体现了大唐以丰满圆润、雍容华贵为美的审美取向。显示了盛唐高超的雕刻技艺。主佛端坐于仰覆莲束腰须弥宝座上,在宝座束腰部位雕刻了四位金刚托重力士,肌肉突出,富于动态,与主佛的静态,一动一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壁五尊造像的头光之上刻有52位供养菩萨,端坐于52枝枝梗相连的莲花之上。她们或端坐或侧身,或遐想或私语,神情各异,宛如不同少女的群体像。南北两壁布满了一万五千尊高约4厘米的小佛像,壁基部位是12位伎乐人,手持箜篌、羯鼓等,与窟顶的飞天上下呼应,营造了一个歌舞升平、万人成佛的西方极乐世界。万佛洞前室窟门外两侧刻二力士,南北壁下方原来刻有两尊造型精美的护法狮子,20世纪30年代被盗凿,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洞口南侧刻有一尊观音菩萨像,通高85厘米,脸庞丰满圆润,体态丰腴健美,左臂自然下垂,手掂净瓶,右臂向上弯曲偎胸,持拂尘搭于右肩之后。她那略微扭动的身躯和微斜的头部构成优美的曲线,显得既含蓄又端庄,是龙门唐代菩萨造像的代表作。
备注 1
山东区划地名网 山西区划地名网 四川区划地名网 河北区划地名网 陕西区划地名网 湖北区划地名网
辽宁区划地名网 南京区划地名网 杭州区划地名网 湖南区划地名网 河南区划地名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