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政策法规 |  行政区划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地名文化 |  地名查询 |  地理标志产品 
学会简介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是由从事行政区划、地名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地名爱好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团体;是经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民政厅。主要业务范围: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对行政区划变更及地名命名更名进行论证、风险评估;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地名查询  

 
位置: 地名查询 返回
标准地名 汉字  邙山
罗马字母拼写  Máng Shān
使用时间
简称 别名 曾用名 追蟒山
所在(跨)行政区  洛阳市  西工区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该地名来源于历史传说。
地理实体概况 邙山位于洛阳市辖区范围内,地处西工区邙岭路街道。西起三门峡市,东至伊洛河岸,是秦岭山脉的余脉,崤山支脉。广义的邙山起自洛阳市北,沿黄河南岸绵延至郑州市北的广武山,长度100多千米。狭义的邙山仅指洛阳市以北的黄河与其支流洛河的分水岭。邙山海拔高300米左右,宽60米。邙山为黄土丘陵地,呈现出西高东低,连绵起伏状。该山的下部为第四系中更新统红色黄土,上部为第四系晚更新统浅色黄土,其下有较厚的钙质结核层。冲沟发育,沟谷多为“U”字形,深度一般为40-60米。北侧沟谷为南北向,与黄河谷底连通;南侧沟谷为西北--东南向,通向洛河谷地。沟底较为平坦开阔,多为村庄所在地。邙山绝大多部分被开垦为耕地,树木较少,植被覆盖差,流水侵蚀较强。当前加强植树造林,控制水土流失,十分重要。邙山为洛阳北面之屏障,不仅是洛阳北面黄河的自然堤防,而且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同时邙山西端的仰韶文化遗址,是新石器时期黄河中游地区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自古有“生在苏杭、死葬北邙”的谚语,邙山又是古代帝王理想中的埋骨处所。邙山陵墓群是目前中国面积较大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上古代陵墓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四朝十几个帝王的陵墓及皇族、大臣的陪葬墓,总数在千座以上。另有道教寺观吕祖庵、武则天避暑行宫、中清宫、下清宫、上清宫等古建筑。邙山最高峰为翠云峰,唐宋时代古木森列,苍翠如云,是人们登高游玩的圣地。唐朝诗人张籍诗云:“人居朝市未解愁,请君暂向北邙游”。每当夕阳西下,暮色茫茫,万盏华灯初上,万户炊烟袅袅,站在峰顶观看山下高大的城郭,雄伟的宫阙,宽广的园囿,富丽堂皇的楼阁,十分壮观。这就是洛阳八大景之一的“邙山晚眺”的写照。邙山矿产资源丰富,其中有煤、铝矿石、石灰石、玻璃石等。
备注 1
山东区划地名网 山西区划地名网 四川区划地名网 河北区划地名网 陕西区划地名网 湖北区划地名网
辽宁区划地名网 南京区划地名网 杭州区划地名网 湖南区划地名网 河南区划地名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