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轘辕山 |
罗马字母拼写 |
Huányuán Shān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洛阳市 偃师市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该山与其连麓的山阜,组成车辕形的山体,其北坡道路曲折险阻,故名轘辕山。 |
地理实体概况 |
位于府店镇东南,所在行政区为府店镇。海拔657.1米。所在山脉为邙山。新版《辞海》解释说:“山名,在今河南偃师市东南,接巩义、登封二市界。因山路有十二曲,盘旋往还得名。形势险阻,历代为控守要地”。《辞源》解释说:“险要的道路”,“路形若辗(辕)而又轘曲”,“山路险阻,凡十二曲,循环往返,故称轘辕”。轘辕山东接太石(嵩山),西连少室,是河洛地区通往汝颍的必经之地。《淮南子》 一书里,记载了一则夏禹开凿轘辕道的故事:“禹治洪水,通轘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这是一则有现实生活基础的神话。据史志记载,汉武帝、唐高宗、武则天、清乾隆皇帝、民国时的蒋介石,都从洛阳往嵩山游览过。在去之前,都要组织人修轘辕道,是劳动人民的艰辛劳作开通了轘辕古道。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修筑的207国道,经过偃师通往登封,遂在轘辕山北坡凿山开石,修成柏油马路,如今各种汽车往来如流,再也不是唐代诗人周俶在《轘辕道》一诗里写的“轘辕道路绕崇冈,百折崎岖似太行”那样的情景了。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