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缑山 |
罗马字母拼写 |
Gōu Shān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洛阳市 偃师市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因神话传说而得名。 |
地理实体概况 |
位于府店村南、310国道南侧,庙前村东北。所在行政区为府店镇。距偃师市区东南20千米,海拔308米,景色清秀神奇,四周平畴无际,扼轘辕,西傍马河谷,风光秀丽,景色迷人。其山形如倒扣在平地上的铁锅,因而也名覆釜堆;又因传说周灵王太子晋在此山升仙前,约其父在此处相见,因而又名抚父堆。山体石质,东、北、西坡覆土较厚,有农田及树木分布其上;南坡原有石阶,可拾级而上。山上原有升仙观,殿宇很多,古时多有文人在此设馆教授学生,隋末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李密、隋军大将王世充、金朝状元卢亚,都曾就读于缑山学馆,可见缑山学风之盛。 民国时山上曾驻偃师七区区公所及缑山高小,后庙宇被战火焚毁,今山上留有古碑四通。其中大周女皇武则天撰书的升仙太子碑,保存完好,被第六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朝乾隆皇帝游缑山时留下的《登缑山极目》碑,诗为乾隆皇帝所作,由其扈从官员汪由敦书丹,后刻立于山上,至今保存完好。还有宋碑、元碑各一通。该山海拔高仅308米,但在平畴上拔地而起,突兀耸立,草木葱茏,视觉观感上引人向往;古代有王子晋于此山升仙的美丽神话,有历代诗人、学者写诗著文吟咏,还被道教列为七十二福地之一,因而也成为今人登临游幸的旅游景点。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