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红军寨山 |
罗马字母拼写 |
Hóngjūnzhài Shān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洛阳市 汝阳县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该地名来源于人文地理。 |
地理实体概况 |
红军寨山位于三屯镇红军村东汝阳、鲁山两县交界处,海拔460米,南高北低。峰顶西、南、东三面都是悬崖陡壁,北面直通大山老林。山顶宽阔,西面为汝阳县,东面为鲁山县,南面为荡泽河口。山顶留有春秋时,楚国建的方城,主要控制荡泽河口。城墙基本完好,呈椭圆形,南北宽30米,东西长70米,墙高3.5米,墙底宽3米,墙顶宽2米,河卵石干磊。方城的西南和东北各有一城碟(瞭望台),城门朝北。东可控鲁山,西可制汝阳。方城南面山下为荡泽河,方城北面为山林。方城南面和缸山瓦罐寨隔河遥遥相对。方城西南有蒜盘寨。元朝末年,朱元璋部下王权,人称布王三(红军村传为三大人)率红巾军占领方城后,改称红军寨,并在红军村北银洞沟开采银矿铸造钱币,供朱元璋农民起义军作军饷。清乾隆年间,在红军寨中有修建的黄龙庙一座。民国初年,伊阳第九保尹广盛所带民团100多人枪,驻守红军寨。民国二年(1913年)五月,白朗部属赵春秋、申心宽率杆众百余由龙门南来,进入伊阳县境。十七日晨,在红军寨、岘山一带遭王建昭部民团和伊阳第九保尹广盛所带民团围攻,东撤鲁山出境。十月十五日,申心宽率数十人从鲁山翻普救关进入伊阳境米坪、蒋杨沟(今椒沟)一带,在朝阳庵、猴崖寨与王建昭所率民团相遇激战,撤退出境。民国二十年(1931年)三月,中共洛阳中心县委拟组建红三十六军,密令原建国豫军崔邦杰师1000多人进驻伊阳红军营、红军寨、蒜盘寨一带,待命起义。后因形势变化,起义计划未能实现。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十一月,红二十五军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旗帜,西进长征路过红军寨。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