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云梦山 |
罗马字母拼写 |
Yúnmèng Shān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洛阳市 汝阳县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该地名来源于人文地理实体。 |
地理实体概况 |
云梦山位于汝阳县城南4千米处,山体属石灰岩,山中多天然溶洞,主峰海拔661米。云梦山脉逶迤蜿蜒,长12千米,宽2千米,南连岘山,北通汝河。云梦山有汝水和马蓝河沿山拱卫,因此早上和晚间气温下降,水汽凝结,形成山岚,此时的山峰云蒸霞蔚,朦朦胧胧。故名云梦山。清道光年间编撰的《伊阳县志》记载:宋宁宗嘉定22年(金至宁年,公元1213年)《创修丹阳观碑记》刻石有"水帘洞为鬼谷子成道之处"文字。《明汝州全志》引《广舆记》记载:"鬼谷子尝隐此,俗传苏秦、张仪授书处"。明正德《汝州州志》记载:"云梦山在伊阳县城南七里,相传鬼谷子修道处。"明成化《河南总志》卷七记载:"云梦山在嵩县东九十里(即今汝阳),昔鬼谷子游息于此,一名鬼谷山,前有水帘洞"。《清一统志》记载:"云梦山,在伊阳县东南七里。县志相传鬼谷子修道处,其北有水帘洞,悬崖石,洞阔数武,内穿一道,崎岖约二里许,洞口有涧隔之,一小石塔,自顶滴水下注"。《河南通志》记载:"鬼谷子楚人,今伊阳县东南八里,有石洞存焉"。清道光《伊阳县志》记载:"云梦山,东南五里,鬼谷子隐处,苏、张授书于此"。可作辅证的《东周列国志》有载:"鬼谷子在云梦山采药。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