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政策法规 |  行政区划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地名文化 |  地名查询 |  地理标志产品 
学会简介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是由从事行政区划、地名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地名爱好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团体;是经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民政厅。主要业务范围: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对行政区划变更及地名命名更名进行论证、风险评估;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地名查询  

 
位置: 地名查询 返回
标准地名 汉字  万果山
罗马字母拼写  Wànguǒ Shān
使用时间
简称 别名 曾用名
所在(跨)行政区  洛阳市  汝阳县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该地名来源于人文地理实体。
地理实体概况 万果山,海拔520米,属石灰岩地貌,山势自成一体,覆斗形,有五峰五凹,周长6千米。万果山南面山脉形成三道岭两道沟直通县城,西边的一条山脉直通隆盛路,中间的一条山脉直接凤山路,东边的一条山脉直通伊阳新村,西边的沟叫牤牛沟直达教师新村,东边的沟叫褚家沟直达卧云街。万果山东面有将军庙、韩家坡,山北面是井沟村,西面是柏树坟村、凤凰山。据县志记载:明朝年间山上的大树参天入云,郁郁苍苍,栎树都是一搂多粗,县城居民房屋的大梁都采自大凹坡。到了清朝末年山上的树被人们砍光,山上一片荒芜,只剩百余棵杏树。民国时期,山上成了放牧牛羊的草原。1945年6月23日,八路军河南军区六支队三十六团,在大凹坡山顶摆开战场,英勇阻击侵犯县城的日本侵略军,以少胜多打退了1200名日伪军的进攻,毙伤日伪军100余人,掩护了六支队主力从大凹坡安全转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凹坡水土流失严重,洪水多次从北坡灌入县城。1957年12月,县委、县政府号召县城四街群众、机关干部、学校学生到大凹坡植树造林,定名万果山。当时大凹坡的情景是:“城北大凹坡,山高石头多。卧石连成片,荆刺满山坡。”第二年城关红旗人民公社成立万果山林场专业队,从四街群众中挑选25名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一年四季吃住山上植树造林。经过数年努力,绕着山头把石鳞一层一层从山下垒到山顶。千米以上的石鳞100余条,鱼鳞坑11万个,挖蓄水池5个,蓄水窖5个。绿化荒山近133.33万平方米,植树造林100多万株,主要有柏树、槐树、榆树、栗树、松树等。果树8万多棵,主要有苹果树、梨树、黑桃树、桃树、李子树、枣树、柿子树、石榴树、葡萄树等。1960年春天,河南省政府副省长齐文俭视察了万果山后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当场在山上题词:“昔日荒山坡,今朝换新装;东风吹不尽,漫山遍野香。”因此,万果山专业队长王顺被评为河南省先进工作者。1962年2月,万果山专业队长王顺又被授予河南省第六届劳动模范。1965年3月,以万果山林场为劳动基地,成立了半耕半读的万果山中学。2000年,县政府投资10万元,在万果山西峰和南峰分别建起凤凰亭、揽秀亭。2002年,万果山主峰重修玉皇阁。2005年,万果山开辟为深林公园。2007年,县政府有投资300万元,在万果山建设了山门,6个广场,3个走廊凉亭,修建了10千米的绕山道路,垒登山石台阶3条。
备注 1
山东区划地名网 山西区划地名网 四川区划地名网 河北区划地名网 陕西区划地名网 湖北区划地名网
辽宁区划地名网 南京区划地名网 杭州区划地名网 湖南区划地名网 河南区划地名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