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信阳市 |
罗马字母拼写 |
Píngjìng Guān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恨这关、拦马墙 |
所在(跨)行政区 |
浉河区 平靖关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因历史典故演化而得名。 |
地理实体概况 |
平靖关为豫鄂两省交界处的险关要隘,桐柏山余脉之山口,与武胜关、九里关合称“义阳三关”。“楚塞三关隘,云峰入望重,何年戎马地,空有昔人踪。积水见秋嵘,长烟带古烽。乾坤当失据,饕餮任群凶。”明代大文豪何景明在他的诗<三关>中生动地描述了三关的雄壮险要。<吕氏春秋·有始览>与《淮南子·坠形洲>将其列为全国九大要塞之一。乃“淮汉兵争要害”,有“形胜控淮南,要害辖楚尾”之说。春秋时称冥厄,后称石域,又称固城山。宋时称行者坡,又称行者关。 关底宽80~200米,海拔200米。五峰岭、凤凰山双峰对峙,将平靖关夹峙其中,山势险竣,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古今南北争衡,平靖关为兵家必争之地。至今两侧山脊上仍留有数百米石墙遗址。北伐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与吴佩孚军阀部队在此决战;1938年10月12日,中国军队在此阻击由信阳向南侵犯的日本侵略军,据关固守,血战6日,日军伤亡惨重而不能破关。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