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信阳市 |
罗马字母拼写 |
Wǔshèng Guān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直辕、澧山、武阳关 |
所在(跨)行政区 |
浉河区 武胜关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春秋时期称直辕、澧山,秦统一中国后改为武阳关,南宋时期易名武胜关。 |
地理实体概况 |
位于信阳市浉河区南43千米处,距离报晓峰西南约6千米,为河南、湖北两省交界处。武胜关,中国古代大别山脉与桐柏山脉之间重要隘口,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分水岭。北屏中原,南锁鄂州,扼控南北交通咽喉,与东之九里关,西之平靖关,合称义阳(今信阳)三关。此关雄踞于峡谷之中,地处险要,扼控整个通道。关城以山为障,凿山成隘,城墙坚固,古以“车不能方轨,马不能并骑”形容其险,被称为中国十大雄关之一。
关底宽80-150米,海拔192米,周围群峰耸立,西侧山峰擂鼓台,海拔554米;东南侧的将军寨,海拔274米;主峰望父老山,海拔533.6米,皆坡陡难攀,唯有夺关破寨,方能南取江汉,北逾淮水,故自故以来在此屡屡发生夺关之战。东北侧7千米处的鸡公山海拔744米,瞰制武胜关。
南北朝时期,梁、魏为取得关隘要道的控制权,曾在三关相持,反复争夺数十年。南宋开庆元年(1259),忽必烈率军渡淮河,攻打武胜关,宋军凭关据守,攻不得克,后因戍兵弃关南逃,方越关南下直取鄂州(今湖北武昌),逼南宋求和,结“鄂州之盟”。今有京广铁路经此,1972年修筑国道107线,穿越此关,关底修成沥青路面,与铁路形成立体交叉状。火车轰鸣,汽车穿梭,远处鸡公山灯火映照,成为豫边境上的一大景观。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