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政策法规 |  行政区划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地名文化 |  地名查询 |  地理标志产品 
学会简介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是由从事行政区划、地名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地名爱好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团体;是经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民政厅。主要业务范围: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对行政区划变更及地名命名更名进行论证、风险评估;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地名查询  

 
位置: 地名查询 返回
标准地名 汉字  信阳市
罗马字母拼写  Tóngbǎi Shānmài
使用时间
简称 别名 曾用名
所在(跨)行政区  浉河区  桐柏山脉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因历史传说而得名。
地理实体概况 位于中国河南省、湖北省边境地区,其主脊北侧大部在河南省境内,属淮阳山脉西段,西北-东南走向。专家评价“比华山高险、与黄山竞秀”。桐柏山区域不仅有独特的淮源文化,更兼具盘古文化、佛道文化、地质文化和苏区文化。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为“桐柏英雄纪念碑”和“桐柏革命纪念馆”题词。桐柏山为对后代人进行革命教育的重要基地。桐柏山脉位于豫南山地的西段,河南、湖北两省的边境地带。其中河南占据其主脊北侧的绝大部分。西北部以南襄盆地东缘为界(方城县境内七里岗以东山地、确山县、泌阳县及舞阳县山地,为桐柏山北延余脉),东南至武胜关与大别山相接,西南至湖北的应山县、枣阳市一线。山脉呈西北—东南方向延伸,长达120余千米,海拔高度多在400~800米,构成了淮河与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河南省边境地带的桐柏山主脉可分东西两段,西段是桐柏山的主体,呈西北—东南走向(山脉北麓为河南省桐柏县、信阳市;南麓为湖北省随州市的枣阳县、随县、广水县);东段位于放马岭东南为四望山,呈北北西—南南东走向。一般宽约13千米。信阳市地势南高北低,是岗川相间、形态多样的阶梯地貌。西部和南部是由桐柏山、大别山构成的豫南山地,面积近7000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36.9%。两山首尾相接,连成一体,蜿蜒于豫鄂边界,是江淮两大流域的分水岭。大别山在信阳境内200千米,占豫南山地的80%;东段山脊高峻雄伟,海拔在千米以上,西段宽阔低缓,以千米以下低山为主,间有丘陵分布。桐柏山在信阳境内69平方千米,占豫南山地的20%,山势高峻陡峭。桐柏山脉还是南北气候的过渡带,江淮两大水系的分界线。既有北国山体的雄浑,又有南疆风光的秀丽。因此,奇山异石众多,山泉瀑布随处可见,植被完好,动植物各类纷繁,南北交汇,相互渗透。据调查,现有脊椎动物33目76科326种,其中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如金钱豹、金雕、水獭、大灵猫、小灵猫、麝、白冠长尾雉、大鲵、穿山甲、青羊、红翅凤头鹃等33种。具有良好的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区系南北兼容,称为中原独特的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和自然博物馆,自然植被成为景区一大独特的景观。
备注 1
山东区划地名网 山西区划地名网 四川区划地名网 河北区划地名网 陕西区划地名网 湖北区划地名网
辽宁区划地名网 南京区划地名网 杭州区划地名网 湖南区划地名网 河南区划地名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