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政策法规 |  行政区划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地名文化 |  地名查询 |  地理标志产品 
学会简介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是由从事行政区划、地名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地名爱好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团体;是经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民政厅。主要业务范围: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对行政区划变更及地名命名更名进行论证、风险评估;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地名查询  

 
位置: 地名查询 返回
标准地名 汉字  信阳市
罗马字母拼写  Jīgōng Shān
使用时间
简称 别名 曾用名
所在(跨)行政区  浉河区  鸡公山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以自然地理实体形状而得名。
地理实体概况 位于信阳市城区南38千米处,地处东经114°01′-114°06′,北纬31°46′-31°52′,面积2917平方千米,东西与桐柏山脉和大别山脉为邻,山水相连,为亚热带向南温带的过渡地段,地处中国南北的分水岭,鸡公山大地构造位于秦岭褶皱系东段桐柏山脉和大别山脉褶皱带,地质构造演化具有多旋回螺旋式不均衡发展的特点。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为次。区内岩石主要为鸡公山混合花岗岩和灵山复式花岗岩基。 鸡公山有“青分豫楚、襟扼三江”之美誉,“佛光、云海、雾凇、雨淞、霞光、异国花草、奇峰怪石、瀑布流泉”被称为八大自然景观,山上有清末民初不同国别和风格的建筑群,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美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公共租界。是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也是新中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全国八大景区之一,第一批列入全国44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鸡公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森林茂密、生物资源丰富,有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大鲵、长尾雉、香果树等,是信阳农林学院、信阳师范等高校教学和科研基地。 鸡公山地处中原龙脉大别山脉北坡,为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段。植被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华中植物区系范围,以亚热带植物成分为主,兼有暖温带的成分。植被地带性表现出典型的由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地带向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过渡的特征,是多种区系成分的交汇带。山中盛产药材、板栗、猕猴桃。森林覆盖率为70%。鸡公山区的大、中、小3条茶沟,鸡公山顶区域所产毛尖为信阳毛尖精品。
备注 1
山东区划地名网 山西区划地名网 四川区划地名网 河北区划地名网 陕西区划地名网 湖北区划地名网
辽宁区划地名网 南京区划地名网 杭州区划地名网 湖南区划地名网 河南区划地名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