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洛阳市 |
罗马字母拼写 |
Máng Shān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孟津县 邙山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该地名来源于历史传说。 |
地理实体概况 |
邙山又名北邙,位于洛阳城北郊,黄河南岸,为崤山支脉。邙山南接洛阳盆地,北至黄河谷地,由西而东贯穿全境,全长约55千米,宽17千米,总面积约568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74.8%。邙山为黄土地貌类型,丘陵起伏,呈丘岗形态。冲沟发育,北侧沟谷为南北向与黄河谷地连通,南侧沟谷为西北、东南向,通向洛河谷地,沟谷一般深40~60米,多呈“U”形。东西绵亘190余千米,海拔250米左右。这里山势雄伟、水深土厚,伊洛之水自西而东贯城而过。立墓于此,即圆了古人所崇尚的“枕山蹬河”之意愿,因此邙山被视为殡葬安冢的风水宝地。邙山是洛阳北部的天然屏障,也是军事上的战略要地。最高峰为翠云峰,在今市区正北,上有唐玄元皇帝庙。附近还有道教寺观吕祖庵、武则天避暑行宫、中清宫、下清宫等古建筑。邙山的西端有仰韶文化遗址,这是新石器时期黄河中游地区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