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祭伯城 |
罗马字母拼写 |
Zhàbó Chéng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祭城 |
别名 |
|
曾用名 |
古祭城 |
所在(跨)行政区 |
郑州市 金水区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去世,其弟姬旦(史称周公)辅佐朝政,周公封他的第五个儿子祭伯于黄河南岸的祭地,建城后称祭伯城。 |
地理实体概况 |
位于祭城镇祭城,现郑东新区CBD商务区的东北部。东风渠以南,农业东路以东,熊儿河北岸,东风渠与熊耳河交汇处的夹角地带。城址南北总长有1260.00米,东西宽有1380.00米,分布总面积174.00万平方米左右。从时代及结构布局上,可分为两周与明清两个时期两座城址,南北交错叠压。
两周时期城址,形状呈长方形,东西方向长,位于东风渠以南。明清时期城址的中部以北区域,东西长有1380.00米,南北宽有1000.00米,分布面积有138.00万平方米。由于城址本体上部冲积形成的堆积层较厚,地下水位较高等原因,经对其勘探及局部发掘后,仅可以确认地下断续的一周墙体,城址内分布的宫殿建筑等重要迹象暂未发现。明清时期城址,形状基本呈椭圆形,东北西南方向长,位于熊儿河的北岸,两周城址的中部以南区域,城址南墙部分被熊儿河冲毁,东西长有770.00米,南北宽有680.00米,面积52.00万平方米左右。经勘探及局部发掘后,可以确认地下墙体与环壕能断续环绕一周,城址内有明代房基与道路等丰富的遗迹现象,冲积形成的堆积层亦较厚。祭伯城从目前所做的工作来看,其本体分布面积较大,文化层堆积较厚且深,遗迹现象丰富,因地表层覆盖有较厚的冲积层,其本体保存状况相对较好,是一座深埋于地下面貌完整的古城址,现时因受自然环境场地条件所限,无法全面揭露,有待今后进一步的发掘、研究与展示。
祭伯城为研究周代时期的都城分封与设立及城市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城市发展文化的延续,也是郑东新区未来发展旅游进行人文环境投资环境的重要资源。城址北与东南分别有东风渠与熊儿河,随着郑东新区城市化的不断建设,多已进行环境整治,修建有滨河路及绿化景观,城区内及周边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布局,多建有现代建筑群。向北2千米为著名的大河村遗址博物馆。管理单位:郑州市文物局,联系地址:陇海西路81号,联系电话:0371-67189521。邮政编码:450000。有农业东路通于此。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