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祭伯城遗址公园 |
罗马字母拼写 |
Zhàbóchéngyízhǐ Gōngyuán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郑州市 金水区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2015年上报郑州市地名管理办公室备案得名。 |
地理实体概况 |
位于祭城路街道办事处西北2千米处。东至龙湖外环东路,西至农业东路,南至农业南路,北至天时路。占地面积0.03平方千米。公园坐落于祭伯城周朝及明清时期两座城墙之上,以周代文化历史为特色,形成了历史文化内涵浓厚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
祭伯,姓姬,名字已经无法考证。出生于西周时期,为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之弟)的第五个儿子。后被封为祭国之君,居于祭伯城。
西周建立后,周武王曾设三监,由周武王之弟管叔、蔡叔、霍叔担任。其中管叔的辖区为管国。周武王去世后,其年幼的儿子周成王继位,由周公摄政。周公的弟弟管叔等因对此不满,便发动叛乱。周公亲率大军经过3年苦战,最终于公元前1061年平定叛乱。管国随之被灭掉。
周公因平定叛乱有功,全家都得到封赏。祭伯被封到镐京附近的京畿地区,建立了一个诸侯国——祭国。周代的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爵。祭伯因被封在祭国,爵位为“伯”级,所以他被称为“祭伯”。后来,祭伯奉旨率领祭国臣民东迁,迁到原管国一带,以填补管国被灭掉后的权力真空,负责治理原管国辖区。祭国东迁后,祭伯曾在原管国都城东北15里的原商代祭国一带修建城池,作为都城,此城便被称为“祭伯城”(即现在的祭城村。2005年6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发现周代的祭伯城)。“祭伯城”作为地名从此开始使用。祭伯后来被封为祭公。周昭王时期,祭公随周昭王南征荆楚,回师途中,船沉汉水,祭公与昭王溺水而亡。
春秋初期,郑国逐渐强大。作为近邻,祭国最终被郑国所灭掉。祭伯的后人和原祭国的部分臣民为了永远记住自己的国家,就集体改姓为“祭”。从此,祭姓产生,祭伯被尊称为祭姓的始祖。
现由郑州市文物局管理,该单位联系地址为陇海西路81号,联系电话0371-67189521。邮政编码:450000。有农业东路、天时路通于此。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