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新石器时代黄山遗址 |
罗马字母拼写 |
Xīnshíqì Shídài Huángshān Yízhǐ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蘘山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南阳市 卧龙区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因该遗址位于黄山村,故名黄山遗址。 |
地理实体概况 |
位于蒲山镇东南部,蒲山镇政府驻地东南4.5千米处,属蒲山镇。在黄山村北150米处。蒲、独二山南北夹址,白河碧波绕山东而过。东至白河,西至耕地,南至黄山自然村,北至大庄村。海拔152米,占地面积34000平方米。据《南阳县志》记载:“黄山一曰蘘山,山低小少石,左频育水,是多蘘荷,能以蛊毒。”据《明一统制》记载:“昔有居民被蛊毒,遇神女教食蘘荷,毒愈。”因山低小少石,黄土覆盖,易名黄山。黄山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仰韶时期文化遗址,早在五六千年以前人们便在此定居。遗址的灰化层很厚,遗物丰富,每遇雨后地表冲刷出大量的红烧土,到处,可见石器,骨器、陶器等残品。1959年元月,经河南省文物队试掘,发现有房基、墓葬、窑穴等遗迹,同时还发现有比较珍贵的带孔玉铲、玉璜、玉凿等文物。黄山文化遗址所出土文物,对研究我县古代人类生活、生产发展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历史资料。主要建筑物、景点介绍:遗址为一高岗地,东西长600米,南北宽500米,面积约3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3米。1959年曾进行发掘。发现相连的房基多座,有6间房屋交错相连的,有长方形套间房屋,也有单室独处的。发现灰坑74个,成人土坑墓44座,幼儿棺葬17座。成人墓均有随葬品1-12件,以2-5间居多。出土石器有斧、镰、簪、针、锥针、匕;陶器有鼎、钵、甑、盆、罐、豆、碗、盘、杯、器座、纺轮等。陶器以泥质红、灰陶居多,黑陶较少,器表以素面为主,有少量彩陶。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出土有玉铲等多件独山玉的玉器。遗址还见有大量的猪、牛、鹿等兽骨。属仰韶文化遗存,兼有屈家岭文化遗物。还出土一件罕见的独玉铲。遗址出土的玉铲、玉凿、玉磺,经有关部门鉴定为独山玉质地,其中出土的“玉铲”,有“中华第一铲”之称。
黄山遗址距今大约有六七千年,所出土的文物也为原始农业遗存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黄山遗址中,因为独特的玉质地,被后人不断地研究着,不仅佐证了当时的新石器时代,也渐渐地构建了当地经济繁荣社会的一部分。有村村通公路通于此。保护级别为国家级保护。由南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管理,该单位联系地址为七一路50号。
联系电话:037762001911。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