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武侯祠 |
罗马字母拼写 |
Wǔhóu Cí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南阳市 卧龙区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以人物封号命名。诸葛亮死后被封为武侯。因诸葛亮出山前曾在此结庐躬耕,也是汉昭烈皇帝刘备“三顾茅庐”处,历史著名的“三分天下”和“草庐对策”的发源地。晋代,人们建诸葛庵于卧龙岗上,以此纪念。 |
地理实体概况 |
位于武侯街道办事处东部,武侯街道办事处东南0.7千米处,属武侯街道办事处。东至车站路,西至上岗村,南至卧龙路,北至武侯路。占地面积150000平方米,坐西向东偏南,现存殿堂房舍267间,主要建筑由东而西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分前后两重,建筑布局严谨,疏密相宜,殿堂雄严,亭台壮观。祠前是宏伟雅致的“千古人龙”石牌坊,高9米,面阔13.5米,三门四柱楼式,通体布满雕饰,对称的锦纹、图案,错落有致,疏朗多姿。 从山门至大拜殿,左右两廊为前部,是人们祭祀诸葛亮的场所。后面的茅庐、古柏亭、野云庵、躬耕亭、伴月台、小虹桥、梁父岩、抱膝石、老龙洞、躬耕田,是根据诸葛亮“躬耕”时的生活起居而兴建的纪念性建筑(卧龙十景)。最后是宁远楼,亦名清风楼。大拜殿是武侯祠前部的主体建筑,殿宇高大宏伟,为歇山式建筑,殿前悬挂匾联十余幅,两壁嵌有石刻,中塑武侯诸葛亮坐像,两侧为其子诸葛瞻、其孙诸葛尚立像,形象逼真。祠内碑石林立,内容纷繁丰富,记人记事歌咏题记均备,是记载南阳武侯祠历史沿革的重要资料。其中汉《张景造土牛碑》、《李梦初碑》、《赵到碑》等三通汉碑为世所罕见的珍品,岳飞书《出师表》碑刻,笔体苍劲,洒脱俊逸,历来受到国内外书法爱好者的推崇。1940年,现代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先生曾为南阳武侯祠撰写楹联一副:“大文出师表,胜地卧龙岗”。南阳武侯祠现已成为南阳文化旅游的“龙头”和对外宣传推介的一张“名片”。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等党和国家重要领导都先后考察了南阳武侯祠。”
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南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管理,该单位联系地址为七一路50号,联系电话0377--62001911。
纪念人物或事件介绍:纪念诸葛亮供耕于南阳。
主要景点介绍:武侯祠、茅庐、古柏亭、野云庵、躬耕亭、伴月台、小虹桥、梁父岩、抱膝石、老龙洞、躬耕田、三顾堂、诸葛书院、诸葛读书台、诸葛亮智慧园、龙角塔。
特色景观、文化内涵介绍:诸葛亮文化、三国文化。
有卧龙路通于此。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