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临颍谯楼 |
罗马字母拼写 |
Línyǐng Qiáolóu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钟鼓楼、古楼 |
所在(跨)行政区 |
漯河市 临颍县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以事件名称而命名。 |
地理实体概况 |
谯楼位于临颍县城关镇人民路与朝阳路交叉口,南邻古楼市场,北邻古楼广场,朝阳路从楼下南北向通过。始建于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明嘉靖八年《临颍志》载“明景泰二年重修谯楼……架层高五丈,铸钟两千斤,增置鼓十大围,民兴寝之便焉。”又“郡邑有谯楼,昼则谨时刻,夜则严鼓角,所以警动人民之视听,而时作息之节者。上为宫殿式楼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双层飞檐挑角,四角有铁马风铃,周围有十根明柱支顶。下为四周砖砌花墙平台。谯楼历经风雨,其拱门上的楼房因年久失修,几经倾斜,1953年改建为亭,不久亭又被毁只余拱门平台高5.5米,长14.7米,宽4米,拱门高3.5米,宽2.9米,前上方有石刻“谯楼”二字,内上方有“颍川古郡”阴刻石额一方。1973年临颍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临颍县人民政府拨款,依原样修复。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