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陕山会馆 |
罗马字母拼写 |
Shǎnshānhuìguǎn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西会馆 |
所在(跨)行政区 |
漯河市 临颍县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以事件名称而命名。 |
地理实体概况 |
陕山会馆临颍县城人民路以南,红专路北端。东、南、北三侧邻南街村居民区,西邻绿城国际小区。为明朝末年山西、陕西客商捐资所建,清雍正年间增建戏楼。光绪年间,临颍纺织业飞速发展,“颍绸”、“颍布”驰名全国,外省客商来临颍县贩布者越来越多,会馆难以容纳,即在原址上扩建成了一座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的宏伟壮丽的会馆。会馆正门坐北朝南,面向当时的城墙。后门朝北,临会馆街。正门前一对铁狮子雄踞,门上是一座戏楼,飞檐挑角,西向院内,为县内最大的戏楼。楼前宽阔,可容观众数万人,面向戏楼是拜殿,为单檐悬山顶如意斗拱建筑,四角高挑,双双对称,面阔3间,进深3间,高8米,面积115平方米殿顶绿色琉璃瓦覆盖。殿内彩梁匾额众多,其中最大的匾额刻有“文圣武神”斗金大字,苍劲雄伟,引人注目。
民国十年(1921年)拜殿失火被毁,后重修,拜殿两侧各有一座钟鼓楼,楼角悬铁马风铃。拜殿后面为大殿,面阔3间,进深3间,高12米,面积160平方米。殿基高0.4米,殿前两侧有一对大型石狮。大殿为双昂五脊单檐悬山顶,绿色琉璃瓦覆盖,每垄瓦檐上方均为彩色瓷制人像。殿内彩梁画栋,楹栏上彩绘人物、花卉、山水等图案,殿内正中暖阁端坐着一丈多高的关羽塑像。大殿两侧各有偏殿一所,殿前有东西配房各7间,殿后两进院落为和尚住处。
“文化大革命”期间,陕山会馆遭劫,现留存有拜殿、大殿、东西配房等建筑。1973年临颍县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漯河市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