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瑕丘遗址 |
罗马字母拼写 |
Xiáqiū Yízhǐ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濮阳市 濮阳县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瑕丘又名负夏,为舜帝就时之地。据《史记》、《尚书》、《孟子》、《魏典》、《开州志》等史书均有记载。为春秋时期卫国名胜。今沿袭旧名,现存丘形台地被命名为瑕丘遗址。有专家考证说:因瑕丘当时四面环水,犹如玉盘,其丘如一块玉石中的斑点,故名瑕丘。负夏则,因瑕丘中大丘居南,小丘居北,故称负。又因此丘位于帝丘城之南故称夏。因此又称瑕丘为负夏。 |
地理实体概况 |
瑕丘遗址位于五星乡后堌堆村,距县政府驻地东南9千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瑕丘”呈丘形台地,高出地面10米,面积为250平方米,采集有陶盆、鬲、鼎等器物,为东周文化遗存。据史书记载:瑕丘为春秋时期卫国名胜。《礼记·檀弓篇》载:公叔文子升瑕丘,蘧伯玉从。文子曰:乐哉,斯丘也。后人立瑕丘古迹碑以志此事。据清光绪《开州志》载:瑕丘在州南十八里,高五丈,纵横十五丈,西附小丘,高二丈。嘉庆十年(1850年)知州李符清建二贤祠于丘东。又建“与乐轩”三楹于小丘,并作《瑕丘记》立石碑以纪念。如今大小丘俱在,丘上有大殿一座,清代石碑两通:一=碑刻“瑕丘古迹”4个楷书大字,另一碑文追溯瑕丘历史,称颂瑕丘胜景。经考证,今瑕丘即古负夏遗址。隶属于濮阳县文广新局。邮政编码457180,长途区号0393,联系电话:03933213634。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