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政策法规 |  行政区划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地名文化 |  地名查询 |  地理标志产品 
学会简介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是由从事行政区划、地名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地名爱好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团体;是经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民政厅。主要业务范围: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对行政区划变更及地名命名更名进行论证、风险评估;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地名查询  

 
位置: 地名查询 返回
标准地名 汉字  煤山遗址
罗马字母拼写  Méishān Yízhǐ
使用时间
简称 别名 曾用名
所在(跨)行政区  平顶山市  汝州市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因在该处发掘出土有龙山晚期的文化遗存,由于古代人类久住而土层呈黑灰色,故名煤山遗址。
地理实体概况 位于汝州市城区西部,广成西路165号,属煤山街道。地处双拥路(原西环路)东侧,洗耳河西岸。整个遗址呈丘状,高出四周约4米,东西直径220米,南北直径230米,文化层厚度约6米。整个地势北高南低,梦想大道(原北环路)南北贯穿,断崖上袋形、敞口形灰坑多见,文化层次明显,地表一片瓦砾,陶片、石器、蚌壳、螺壳、鹿角随手可拣。从遗址采集到的石斧,近柱形,仅磨刃部;石镰、石凿均通体磨光;石刀多有钻孔。另外还发现少见的玉戈、玉铲等。陶器均成黑色,火候较高,器壁较薄,快轮制作,极为工整。有夹沙及泥质两种,夹沙陶多为炊具,有罐形鼎,外部多饰方格纹、篮纹;泥质的陶器多为篮纹高领罐、甑、敞口碗、深腹觚等。除上述器形外,还发现有大量的骨箭镞、骨锥、笄陶纺轮等。煤山遗址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延续时间较长。遗址最下层是距今4000-4500年左右的龙山晚期文化遗存,向上依此堆积为二里头文化遗存、商代文化遗存。它的发现对研究黄河流域中下游文化序列,夏、商文化探讨,夏文化活动的范畴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地下实物资料,为研究该地区的考古学文化提供了依据。河南汝州夏商为禹贡之域,煤山遗址中的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的二叠文化延续,为研究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探索中国古代文明起源提供了重要材料。现遗址上建起了煤山公园,成为市民休闲游玩的去处。管理单位:汝州市文物管理局;管理单位电话:0375-6031290;邮政编码:467599。
备注 1
山东区划地名网 山西区划地名网 四川区划地名网 河北区划地名网 陕西区划地名网 湖北区划地名网
辽宁区划地名网 南京区划地名网 杭州区划地名网 湖南区划地名网 河南区划地名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