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轘辕关建筑群 |
罗马字母拼写 |
Huànyuán Guān Jiànzhùqún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崿岭口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郑州市 登封市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元和郡县志》载:"轘辕山,山路险阻,十二曲道,将近复回,故曰:轘辕。"历史上,由洛阳通往豫东、豫南及荆楚、江浙一带的轘辕古官道穿村而过。因此,曹植在《洛神赋》留下了"背伊阙,越轘辕"的诗句。 |
地理实体概况 |
轘辕关建筑群位于太室山西,五乳峰之东,少室山北,登封、偃师、巩义交界处。现存轘辕关洞1孔,洞长16米,宽3.58米,高4.7米,占地面积58.00平方米,洞北门上置清代石匾2块,匾总长2.70米,宽0.76米,厚0.13米,青石质地,匾额阴刻“古轘辕关”四个楷书大字,字径55厘米×60厘米,额为“乾隆十五年岁次庚午,署登封县印务灵宝知县□元方立”23个楷书小字,字径为5厘米×5厘米。火星洞庙位于古轘辕关东2米处,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硬山式小灰板瓦覆顶,券门上方饰有砖雕牡丹,额题“火星洞”三个砖雕楷体字。古轘辕关四面环山,山势陡峭,道路崎岖。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相传为大禹治水所凿,唐高宗游嵩山时予以拓宽,宋登封知县马仲甫佣夫凿石开道,清乾隆时重修。关隘西面、北面、整修成十八盘曲折平坦的207国道。古轘辕关不仅是文物胜地而且亦是军事要塞,春秋战国时韩伐郑攻伐轘辕占阳城,为东汉何进置洛京八关之一。
管理单位:登封市文物局,联系电话:0371-62872569。 |
备注 |
1 |
|
|
|